历史学考研院校推荐(跨考历史学考研院校推荐)

历史学考研院校推荐,跨考历史学考研院校推荐

高考成绩出分在即,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臧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钱益汇做客北京日报直播间,助你选对学校,决胜高考!详解高校招生政策、录取规则,指导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为广大优秀考生搭建与报考学校的桥梁,让考生在"疫情"期间第一时间零距离接触高校最新的高招资讯和权威的招生政策解读。

一、首都师范大学基本概况及办学特色1.学校概况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6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4 个,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 9个,1个专业博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我校有5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其中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美术学等5个学科评为A-;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统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等6个学科进入B+序列。彰显了我校学科的整体实力。

学校全面落实人才强教战略,引育结合,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历及学缘结构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涌现出中科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

学校以“以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为发展理念,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和高精尖学科群建设,推动文、理、艺、教四大学科群协同发展。经过60多年来的建设,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稳居全国地方大学前列,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进入“十四五”,学校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实施攀登计划,推动“双一流”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

招生政策

我校今年的招生政策与往年相比保持稳定,目前招生章程已经公布,考生可登录我校本科招生网进行查看。有几个方面提醒广大考生注意:

选考科目要求:考生报考时,须满足我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分专业原则:录取时采用分数优先的方法确定考生专业,没有专业级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主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分数水平。加分政策:投档时认可政策性加分,投档后,按照考生实考分顺序进行录取。单科成绩要求:除了在京招生的“外培计划”外语单科成绩要求不低于120分外,其他普通类专业录取环节对外语口试以及数学、英语单科成绩的没有限制(艺术类有相应的单科成绩要求,请务必查看艺术类招生简章),以方便考生的报考。但考生在报考时,要充分考虑入校后相关专业的学习要求。师范生教师资格证免试认定。我校师范生实行免收学费的政策,毕业后双向选择到基础教育系统就业。同时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我校招收的师范生参加教师资格免试认定改革:我校对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可凭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结果,免考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鼓励有志于从教的优秀考生报考师范类专业。三、新增专业及科研基地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而建立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相关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管理决策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研团队具有学历高、经验丰富、国际化等特点。团队成员均为“北京市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的骨干教师,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专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拥有先进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教学科研实验中心。

新增小学教育(科学师范,伯良书院实验班)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要求,首都师范大学立足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积极探索小学科学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新增小学教育(科学师范 伯良书院实验班),2022年首批在京招生40人。

围绕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小学科学教育人才的目标,伯良书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名誉院长,成立以院士、科学家、知名教授为主的学术指导委员会,构建完善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创建专门课程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大一阶段重点学习“通识教育+导师专业引领”课程,大二阶段重点学习“儿童教育+科学与技术”课程,大三阶段重点加强科学探究与创新、国际化课程的学习,大四阶段重点强化实践性课程学习。通过学术指导委员的全方位指导和导师的全过程传帮带,配套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创新型的卓越小学科学教师。

世界史+外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经过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审批,我校今年首次设立“世界史+外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在本科批进行招生。该项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研究人才和涉外人才。本科毕业并达到双学士学位要求,授予双学士学位(历史学、文学学士学位)。

2022年世界史与外国语学院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英语等设置双学位,正式招生。

核心课程:第一学年在历史学院学习历史学课程,第二学年起开始在外国语学院学习外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日语、英语),在历史学院学习世界史专业课程,包括历史学专业外语。世界名校教授讲授学分课程与学术讲座,拓展学生学术视野的同时也为出国深造创造条件。

专业特色:跨学科专业联合培养历史学与外国语言复合型人才,办学质量全国名列前茅。历年毕业生多数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优质生源。

世界史专业2001年设立,立足于世界历史与外国语言的专业教学,培养具有世界历史专业基础与外国语言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北京市特色专业,市级品牌建设专业,世界近代史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世界史教学团队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新增2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由教育部2019年发起,旨在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培养未来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我校在去年获批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基础上,今年新增获批数学、中国语言文学两个基地。

数学实验班依托“数学”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夯实学科基础,注重学科交叉创新,以探索国际数学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应对国家和北京市未来重大挑战为使命。通过杰出人才引领、创新学习方式、发挥学术导师优势、深化国际化培养、设置专项奖学金等措施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汉语言文学实验班建立在国家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上,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秉承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宗旨,培养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高远的人生理想,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深厚的人文素养、突出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勇攀学术高峰、引领文明进步,具有杰出社会科学家潜质的优秀人才。实验班采用学业导师制、弹性学分制和小班教学制,实施贯通式培养,努力追求卓越、高效的教学与管理。

四、首都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及专业

学校下设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31个院系,现有55个本科招生专业。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19个。学校共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我校所有本科招生院系均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近80%的院系(15个院系)实现了“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全覆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5个院系所有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全校55个本科招生专业中,“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占比达到89%,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占比达到64%,在全国师范类大学中名列前茅。

我校教师教育历史悠久,门类齐全,优势特色突出,为北京市和全国基础教育培养大批一线领军人才和优秀师资。事实上,学校的优势绝不仅仅局限于师范类专业,学校在重点建设师范专业的同时,也在加强非师范类专业的建设,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影响力的非师范类的专业。例如国家级一流专业中的教育学、世界史、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俄语、西班牙语都是非师范专业,国家一流专业中比如说像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化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心理学、教育技术学、音乐学、美术学等特色专业,在师范和非师范两个方向都招生。因此考生在报考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和将来的发展,选择我校的师范类专业或者非师范类专业。

五、首师大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校秉承“厚植基础,激发潜能,完善人格,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遵循我校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发展的办学思路,结合“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才兼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

1.打造开放、融合的课程体系

打造开放、融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大类培养” 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主修与辅修、主修与二学位、双学位等高素质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科学设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学校依据 “素质、综合、交叉、开放”的理念,以提高人文与科学素养、提升价值分析与判断能 力、训练科学思维方式、强化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扩展国际视野为主导,系统构建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实施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我校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各专业分别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目前,依托学校高水平人文社科学科群、理工科学科群、艺术学学科群、教师教育学科群,构建起了包括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2.0 基地,燕都学院、敬修书院,以及数理实验班、生物实验班、中文实验班等在内的 “国家级—校级—院系级”三级拔尖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2.国际化人才培养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搭建国际化培养平台。目前已同48个国家和地区的27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本科教学的国家化,各院系也在不断拓展各类与境外高校合作培养项目。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在校生赴国(境)外合作学校参加学分转换项目、2+2、3+1或3+2双学位项目以及各类短期出国(境)交流项目。同时设立高水平英语实验班,开设“外教工作坊”,举办中英语夏令营,推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全方位、多元化开展人才培养国际化实践。

3.第二课堂

学校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以学生为本,积极发挥着第二课堂的作用,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学校举办了以涵盖理论学习、文化娱乐、公益实践、体育健康四大类的一百多个社团为抓手,举办了一系列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发挥特长、展示才能的一个广阔的平台。

六、首师大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校各专业社会需求充分,连续五年学生就业率在90%以上,学生深造比例达到30%以上。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是双向选择,不是包分配,但要求就业范围为基础教育系统,多年来,我校师范类毕业生受到中小学的广泛赞誉,涌现出一大批高级、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及教育管理专家。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行业宽泛,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三资企业等。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及我校就业工作满意度近三年均高达97%以上。2021年,学校召开双选会16场,小型专场招聘会40余场,接待用人单位千余家,学生数量与有效岗位数量比达到1:10。学校重视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提升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就业指导服务完备。建立了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以网络交流、实践体验式课程和就业特色项目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贡献力。

七、历史学院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特点1.历史学院基本概况

历史学院成立于2007年,前身是1954年创建的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先生、宁可先生、戚国淦先生等第一代教师是历史系的创建者。历史学院是首都师范大学唯一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三个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基础学科(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高等教育经典教材和国家名师的院系。根据2017年发布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我院世界史为A-,中国史为B+,考古学为B-级。三个学科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历史专业院系中稳居前十名之列。

历史学院目前拥有一个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一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硏究培育基地,一个教育部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院拥有世界史(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史(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一个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硕士点。2018年,历史学(世界史、中国史)入选首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联合共建;设置历史学(拔尖人才2.0基地)、历史学(师范,国家级一流专业)、历史学(基地班,国家级一流专业)、世界史(基地班,国家级一流专业)、考古学(北京市一流专业)、文化遗产(教育部特设专业、北京市一流专业)等六个本科班,另有考古学第二学位。另建有历史学资料中心、历史博物馆及多处师范、考古和文化遗产实习基地。

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7人(含6名外籍教师),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30人,讲师18人;教师中32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教师队伍中有13人次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另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研团队十余个。

2.历史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交叉性: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课程;跨院系合作和课程体系。学院正在申报历史师范和地理师范、考古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双学位。

通识课程和专业教育相结合。

实践体系完善:学术讲座、专业考察、专业实习、教学实践、科研立项、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全方位推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指导学业,实施个性化培养。

国际化:聘任外教教学,课程体系有双语和纯外语类课程;学校和学院有很多国际合作平台,每年出国留学人数较多,学生视野开阔。

3.历史学院专业介绍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历史学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全国已获批17家基地之一。实施大类培养和专业培养相结合,设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方向。突出人才可申请提前毕业。该专业根据学生特点打造差异化培养方案和特色课程体系,建立人才成长档案。开设荣誉课程,实现学术大师引领;突出“双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全面落实学分制,认可跨院、跨校和跨国课程;全面落实“一对一导师制”,重视学术创新能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和本硕贯通式培养;打造完备的学术实践体系。

历史学(师范)

专业于1954年设立,在中学历史教学法、中学历史教育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诸方面具有广泛影响。该专业课程体系包含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科和教育学等多学科,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视实践体系的完善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已建成29家校外实习基地,聘任42名校外指导教师;重视学科竞赛和科研立项指导,提升学生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领衔或主编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统编初高中历史教材,引领全国历史教育。

历史学基地

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于1994年设立,主要培养高水平的历史学科研人才。

采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重点围绕导师制、研修课、读书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科研立项、专业实践等培养环节,强化学术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学功底和较高学科素养,掌握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考古学(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历史学、考古学、文化遗产学、博物馆学等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国家和地方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法规,能从事考古调查与发掘、保护、展示与利用及相关科研与实践、管理与服务的综合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等几大模块。本专业立足于田野考古发掘与综合研究,同时开展考古遗产阐释与研究、展示与规划、保护与利用等研究,具有宽视野、多学科、复合型特点。专业实践包括田野考古、文物修复与保护、博物馆展览、遗产规划等环节,还有考古研学、学术考察等内容。本专业积极服务于北京市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

文化遗产(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

教育部特设专业,与考古学专业实行大类培养。核心课程:包括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等几大模块。实践课程包括学术实践、学术讲座、专业考察、专业实习、教学参观等。本专业以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内容和特定教育方向,注重北京文化遗产特色,具有多学科、跨专业、交叉性特点。

4.历史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出国以及读研情况介绍

历史学拔尖基地:多数学生可推免保研或考取研究生,或出国深造;获得推免保研者,可选择到外校攻读硕士,或留在本校实施硕博连读。

历史学(师范):毕业生可报考教育硕士,或从事基础教育系统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

历史学基地:多数学生推荐免试或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深造;还可选择就业于各级各类政府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如博物院、出版社、报社、杂志社、文化公司)以及中等教育单位。保送或考取院校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

世界史:保送或考取国内双一流院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或者进入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名校继续深造。毕业生可进入国内、国际名校开展研究生学习;科研与教学工作;政府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文案与涉外工作;各类文化与教育机构的文字语言工作。世界史专业优秀的办学质量与社会声誉、毕业生良好的历史学与外国语言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是吸引用人单位的核心因素。

考古学:保送或考取国内外名校(国内高校如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等;国外高校如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杜伦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就业方向为各级、各类考古文博单位就业;海关、公安等部门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公务员职位;学校、出版社、报纸、电台、电视台以及其它文化教育与传播单位等。

文化遗产:就业方向为国家、北京市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如博物馆、图书馆、电视台、出版社、文物局、报社等)工作;到文化旅游、艺术品拍卖等公共和私人机构工作。

近三年学院总深造率45%左右;历史学基地专业最高达68.75%;世界史专业最高达69.57%;考古学专业最高达60%。

历史学院国际交流发展迅速,目前已经与法国巴黎高师、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伊阿华州立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国学院大学、日本中央大学、日本新澙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有合作办学协议,每年都有学生赴欧美和日本留学、访学。例如日本新澙大学和东北大学,每年均有访学项目,2-3人。师范专业有外培计划,每年2-3人。2020-2022年出国率:4.2%-5%。

八、现场及网友提问1.往年的录取分数,多少分可以报考?

我校是深受广大考生喜爱的高校之一,报考学校的生源充足,生源质量逐年提升。今年是北京高考改革落地的第三年,建议考生参考我校2020年和2021年在京录取情况,为方便考生报考,我校专业组的设置保持稳定。首师大2021年在京本科批录取的平均分为585分(全市排名在1万名左右),学校录取排名区间为全市排名4000-13000名左右。

2.入校后发现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应,考生可以转专业吗?

入学后学生有两次转专业的机会(入学后第2学期和第4学期);除个别专业外,我们遵循“申请无门槛,准入有审核”的转专业政策。此外,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长,增强就业竞争力,我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辅修专业,实行“一本一辅”的人才培养形式;今年新增音乐、美术、生物统计等辅修专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现有辅修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独特的培养特色。

以上内容就是首都师范大学及其历史学院直播实录,北京日报客户端特别推出“决胜高考”直播栏目,介绍2022高考最新、最重要的资讯,并邀请各高校重量级专家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历史学考研院校推荐(跨考历史学考研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