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考研(太原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太原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在太原理工大学,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前赴后继投身教育资源落后的西部地区,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累计为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学生开展教学服务万余人次。在他们的帮助下,循化中学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民族中学取得了全县第四名的历史飞跃,被评为海东市“共青团示范校”;红军小学成绩名列全学区第一名,获得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文都中心小学被评为海东市“红领巾示范校”……这些青年人用星星之火,为西部的孩子点燃了改变命运的指路明灯。五四青年节,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被授予“山西青年五四奖状”。

让青春绽放在祖国西部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于2012年。10年来,先后有66位志愿者,不畏路途遥远,不惧生活艰辛,告别繁华城市,把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西部。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研支团支教工作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语言不通。当地学生大多来自撒拉族、藏族,很多学生家长甚至不会汉语。刚开始,队员们听不懂孩子们在说什么,孩子们也无法适应队员们的普通话语速,彼此间的交流沟通仿佛隔着一道天堑。于是,支教的队员们先和班里的学生学说撒拉语和藏语,学生化身“小老师”兴致勃勃地教,老师虚心当起“学生”苦练方言,在欢快的氛围中,彼此的交流越来越顺畅。

除了语言,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也是这些来自城市的学生从未经历过的。队员郭轩甫至今还记得,刚到支教地的第一天,宿舍的床就塌了。“卷起床垫,把掉落的床板重新拼好,这便是我支教的第一夜……”在困难中,队员们学会了什么叫磨炼意志,什么是苦中作乐,这些奋进路上的困难,成为他们实现青春价值最好的注脚。

将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支教的意义不仅是传递知识,志愿服务期间,研支团除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摸索创新支教工作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感染和塑造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循化县红军小学的历史始于上世纪40年代初,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用西路军命名的红军小学。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会有数万名游客慕名前来。研支团队员米子豪主动申请做起了西路红军纪念馆义务讲解员,每当他讲起西路红军的故事,总会吸引许多当地学生认真聆听。这些孩子,大多是红军们当年浴血奋战所保护的乡亲们的后代,通过讲故事,先辈们的红色精神在孩子们中间传承了下去。

为孩子照亮外面的世界

循化全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到了七成以上。山脉成就了巍峨,也阻隔了孩子们向外的脚步。一天晚上,队员谭本唯的QQ响了:“老师,你有你学校的图片吗?”谭本唯发了很多太原理工大学的照片。看过照片后,这个孩子说:“我一定要好好学,考上我理想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渴望,让研支团队员们感到心酸,他们与太原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召集了多名青年志愿者,通过书信与循化县的100多名孩子长期结对。在信里,大哥哥、大姐姐们给孩子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收到信时高兴极了,他们从这薄薄的几张纸上领略到了未来的美好。纸短情长间,孩子们的梦与“外面的世界”联通了起来。

把温暖带给留守儿童

2017年,在一个叫做孟达迁移小学的地方建起了一个“七彩梦想”留守儿童之家,这个“家”是研支团队员为63名留守儿童搭建的。在这个“家”里,队员们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教他们打篮球,用陪伴为他们带去温暖,让孩子们拥有了在自己家里难以获得的快乐和满足。

韩玉花的母亲在她还很小时就离家出走,由于缺乏母爱,小姑娘在学校里敏感而脆弱。队员们看在眼里,一到周末,就与韩玉花拉家常,和小姑娘一起弹奏尤克里里……虽然无法为小姑娘找回一个妈妈,但他们用爱和陪伴弥补了她成长的遗憾,为小姑娘找回了灿烂笑容。

西行路漫漫,漫漫亦灿灿。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奔赴千里,为西部孩子们的爱与梦想护航,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山西篇章贡献出了青春力量。

来源:太原晚报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太原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