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
思想政治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
——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为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7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学类专业课。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对课程思政元素提升育人实效提出,“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以上在政策层面给予了高校课程思政极大的重视。
而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我国的教育发展既注重学业成就,又注重学生综合成长与提升。学前教育是各学段的基础环节,此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艺术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以美育人”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将学前教育纳入全国发展战略,学前教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中,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艺术专业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强化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将课程内容与知识点相融合,探索课程传统教学转向育人实践模式,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基于当前高校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本文在课程思政的前提下,站在“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与行业需求”的角度,着重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学前儿童艺术”教学,从而为今后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作好准备,同时结合学前儿童艺术在规范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给予更加明确的规范和指导。随着课程思政课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本论文旨在探讨学前教育艺术专业在新时期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中,开展“学前艺术”专业的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促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快速发展
我院着重加强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培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课堂中对作品的欣赏、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感知、情感和想象力,以此来更好的实践艺术教育活动途径。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课与融入程思政中的“育人价值”,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完善与实施各类案例库,为课程开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此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深入理解各类艺术活动奠定基础。通过相关资源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灌注于课堂教学中,以此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深度挖掘提炼学前儿童艺术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使课程更接近其本质。
加强对学前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艺术教育师资大多毕业于艺术专业院校,大多数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创新上没有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在“课程思政”的全方位实施下,艺术教师既要具备学科的基础,又要对实践应用进行深刻的学习,这样才可以把思想政治与学科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要充分理解思政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意义与价值,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的教学之中,从而达到全面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与高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充分融合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是实现立德树人基本使命的一项创新性的改革措施。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优化课程思政内容,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强化高校生的思想信仰,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艺术教学是培养和塑造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一种重要途径。艺术教学既能增强人类的美学观,又能促进人类的创造力,从而潜移默化对学生的世界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课程不仅要具体到“审美素质、人文素养以及专业素质”的目标中,还要更加细化到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协调发展,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理解力,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素养,最终形成审美育人的环境,以此更好的提升学生艺术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传达艺术美的同时,使学生理解艺术风格的多元性,透过课堂教学彰显课程思政价值。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够积累专业知识,而且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以此更好的来培养其审美能力,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学前艺术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艺术素养,为艺术教育的基本教学与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能更好的从事儿童综合艺术教育教学,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能更好的胜任学前教育机构工作。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模式,与其他科目相比,艺术教育的表达方式更加直接,更具感染性,更易于让人了解和接受。本文对高校学前艺术教学中的思政内容元素进行了研究,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已有的材料基础上,适当地将相关的课程思想要素纳入到专业的教学中,使其与学科专业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的教学目标,使该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元素并肩而行,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的有关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生思想品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课程思政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虽涉及部分思政内容,但更偏重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讲授,轻视了其探索的过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和思想诉求等因素纳入到各个学科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其思想意识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作用。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是人们思想和精神的扩展,它在人们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艺术学科的发展过程中,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并进一步地影响着他们,对促进其未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十分重要。艺术教育以更深刻的方式去影响受众群体,在“课程思政课”背景下的学前教育艺术教学中,应先对学科专业有着清晰的认识,让艺术教育慢慢地融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和现实的环境相联系,使其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思想的同时,也要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为日后奠定坚实的基石。
创新学前艺术教育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
在传统的学前教育中,艺术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大多数的学习是被动的。教育思想是以教师传授为主、以教材为核心,而不是以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与维持问题的技能为重点。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目前学前艺术教育中尚存的不足,以此增强课堂的参与度、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挖掘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并将其更好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高校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教师的课堂教育向学生的信息交流、互动发展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距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虽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他们的角色并不稳定,而有的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较消极的状态,这就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力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由“接收知识”向“解决问题”的过渡,使学生在学习中扮演学习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课程的开创者和研究者,所以需充分挖掘艺术课程思政元素中的“育人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和研究,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向以全面发展为重点的教育方式,改变了以往由“教”为主向以“学”为主向、以“探究合作”为主的转变,即以“以人为本”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准备教案、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多视角思考及分析解答,对授课内容进行系统性、有深度的反思和提炼,使教师对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升教学过程的创新性,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环节中要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的目标,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开展活动,对教师自身综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益。从而重视艺术知识与艺术技巧的传授,逐步向强化艺术创新能力转变。通过相关资源潜移默化地将“育人价值”和“思政教育”灌注于课堂教学中,以此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内容的精神,以艺术作品中蕴藏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同时,期望这种切合当下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新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对其他课程的应用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深刻体现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学前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龄前儿童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也能陶冶儿童情操,培养其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要全面了解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并通过学前艺术教育与思政的关系,使其在学前艺术教育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其今后学前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推动该课程内容的实施,加强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视,深刻领悟课程思政建设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从而对提升这类课程的教学整体水平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可有效提高学生教育知识的掌握和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完善课程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合理性,揭示学前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加强二者在教学与实践等方面的协作发展,实现课程知识向内在能力的转化,使学生对该门课程和教学有更深入的认识,也为其毕业后能够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作者:南昌师范学院 周玮)
来源: 光明网
思想政治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