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传考研(北大新传考研报录比)

北大新传考研,北大新传考研报录比

01

前言

写在前面:

大家在阅读经验贴的时候一定不要盲信,选择和自己情况相适合的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出身类似,基础类似的是最优选。每个人的经验贴都是不尽相同的,但大家既然可以取得一样的结果,是源于同样的思考与努力。因此大家在看完经验后,付诸行动并在备考过程中不断调整才是最该做的。

个人情况介绍:

一战上岸,新媒体前五名。高中艺考生,目标院校CUC,高考差三分失之交臂。掉档用文化课去了一所双非。本科新传沾边专业,绩点90+,专业第一。英语基础较好,雅思7,有出国经历。校内外实践都很丰富,由于艺考经历,擅长摄影画画剪辑等。

择校与专业:

北大?——由于高考失败的经历,大一就确定了读研的想法。一直在为之努力,一开始想要出国于是拼命刷绩点考雅思。后由于疫情没有完成第二次交换,和男朋友商量之后选择了考研。由于之前在CUC辅修了双学位,有一些了解,于是想要选择一所更加综合的学校。在人大、北师大和北大中选定了北大。并没有什么过于特殊的原因,只是因为觉得无论哪一所都要付出同等的努力,而北大是那个在我痛苦的时候能让我撑下去的名字。后期证明也的确如此。

新媒体?——在确定了北大之后,在传播学学硕,新传MJC和新媒体之间纠结过。一开始放弃学硕的原因是因为招人少、难度大、二战风险大。后来选定MJC的原因主要是看中了招生人数。于是随后阅读了《新闻学概论》《十讲》,但感到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可能在本科期间对于新闻学的热情就不高,尤其是对于背诵大量新闻史和写评论的排斥。于是找来了新媒体的历年真题,内心窃喜,新媒体的特点是紧跟热点、贴近实时、灵活多变,非常适合我这个不喜欢背诵依靠灵感的选手。事实证明我的选择也是正确的。报录比的参考并不具备太多价值,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2

专业课备考

专业课备考按照新媒体考察范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传播学、研究方法和专题热点。我的复习也是分成这三部分的。

1、传播学基础知识部分:读书、框架、记忆

我认为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是一个输入内容,搭建框架,细节补充记忆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把书读厚、读薄、再读厚的过程。这一部分不要贪多,对一个概念做到理解+可以灵活运用就可以。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纠结某一个理论。因为就考研这场选拔性考试而言,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一定的分数,就一定要做有效的事情。读太多专著如果不能吸收也只是假努力和自我感动式的学习罢了。

在这一部分我主要参考的书有《传播学教程》、《范式与流派》、《网络传播概论》、《新媒体用户研究》、猫哥序列1234教材。网传和新媒体用户我单独做了框架。传播学的框架我杂糅了郭书、刘书以及猫哥序列1基础班教材和课程内容。按照「传播学史、传播学基础概念、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的板块整理了笔记。用到的软件是Xmind和幕布。我是一个非常依赖思维导图的人,如果我不能及时的看框架图定位知识点,我很容易在书籍的海洋里迷失,及时的定位对我的记忆以及整个传播学体系的理解都很有好处,这里也提醒大家,不要拿出书来机械的背诵一大段,最重要的是整体把握,具体的细节记住关键词可以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能够阐述出来就ok。

此外,我还参考了许静老师的《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和胡翼青老师的《西方传播学术思想史手册》,这两本都类似于词典,前者可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缺点是每一个理论讲的都不太深入,后者像是一本人物传记,在积累名词解释,理解传播学和社会学大牛的学术生平上都很有帮助。

在基础知识的记忆上,我还按照「传播学者、传播学理论、社会学、新媒体」这样的板块整理了自己的名词解释,也是分点+关键词的形式,在名词解释这一个部分一定要保证自己尽量不丢分。50分的基础知识,大家可以在此多花一些时间。由于新媒体的分值由5或8分一个提到了10分一个,大家在准备的时候可以适当扩充一些内容。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我的准备也分成了三个部分,在基础阶段是读书,我读了风笑天的书和袁方的书。风书对于没有数理基础的同学来说比较好入门,袁书内容更深入一些,是必备的。在复试阶段也翻阅了一下阿尔巴比的研究方法,大家有时间也可以进行补充,同时B站上有邱泽奇老师的研究方法课程,我没有全部听,只是挑着不理解的概念听了听。

第二部分是巩固阶段,主要内容是整理笔记和背诵。我在这个阶段以考试题型为导向,按照8分一个整理了自己的名词解释和框架图。框架就是参照袁方的目录。按照分点+关键词的形式,方便自己背诵和记忆。

第三部分是提高阶段,主要工作是相似概念的辨析和与热点结合。我列了表格,比较了「定性与定量」「内容分析、文本分析、话语分析」「采访和访谈」等等等,对相似概念进行了理解和辨析,对研究方法也是更深一层的掌握。同时在论文的时候我也有意留意了研究方法的运用,准备了一道研究设计题。

另外,近些年来关于研究方法考察的趋势是,越来越细、越来越难、与热点结合越来越紧密。今年美国大选抽样的那道题我在做模拟题的时候压到过,这也提醒大家研究方法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要更加关注一些方法和近些年来社会大事件的关联之处,学会活学活用,在读论文的时候也可以多留意下别的学者的研究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书中的概念,也能够在考试出其不意的时候依然保持镇定和高分。

3、专题热点+练题

专题部分我有一个大专题,但我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主要依靠的是自己的专题精简版,也就是一个框架+关键词+深刻的论述。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我的记忆负担,还能够让我留更多的时间给其他值得思考的得分点。专题是否需要做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同学不需要做专题,因为可能在模拟题练习的时候积累的足够多,专题的本质就是一个考场的“答案库”,因此在这一点上大家也要因人而异灵活变通,不要为了做专题而专题,专题做的再精美细致,落到卷子上也就是那么几页纸,因此大家要有所取舍。

我的专题内容来自于论文+公众号(猫哥传播考研和新传考研猫)。这两者是要相互补充印证的,论文虽论述严谨、具备理论深度,但时效性不强,此时公众号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能够对近些日子的社会热点现象有一定的分析,同时公众号的案例丰富,这在答论述题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支撑。

我有建立自己的语料库,也就是所谓的名人名言,内容来源于豆瓣书评+专著摘录+人文社科教辅书。前两者不用赘述,大家翻阅一下就可以,人文社科教辅书我主要参考了一些中传的辅导机构出的教材,里面会有一些现成的文史哲论述金句,用在开头结尾还是很好的。

练题与做专题查热点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做完专题后才能做题,做模拟题的时候一些自己答的不好的点或没关注到的地方要及时的补充进专题。另外太早开始做模拟题也没有必要,建议在基础知识过完,对前沿热点有一定了解的时候可以开始了。建议在暑假或9月份这个时间是比较合适的,前期可能需要开卷翻书,超时也不可避免,但不要沉浸于开卷带来的安全感,在做过几套题之后一定要逼自己闭卷+限时,这才能够出来自己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

同时练真题也是很有必要的,真题需要做2-3遍,在这个过程里你会发现新媒体院并不避讳热点的重复考察,老师们不会为了考而考,而是真的需要一个对业界有关注、有思考的学生。与此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用的非常熟练的理论,以及很多可以相互迁移的点,这个时候就是打磨自己“技巧”的时期了。

无论是专题、练题还是整个复习过程本身,其实都没有说完全结束的那一刻,甚至我在上考场的前一个晚上还在自己的迷你专题里补充观点,但这并不要紧,你最后在试卷上呈现的东西可能已经够了,只是学习是一个圆圈,这个圆越大,接触到的未知的外界也就多。期待你在考试之后继续探索学术的小宇宙。

03

公共课备考

1、英语:客观题错4分,主观题扣10分

由于我从小喜欢英语,加之本科期间准备过出国,因此英语的基础还算好。在大一一次性考过四六级,550分+。大二考到雅思7分。因此在英语这一科目上我在考研过程里花费的时间最少,但最后的回报却很高了。我想这是因为我的英语习惯保持的比较好。

我从大一开始坚持听外刊,不是每天都听,但频率也够高。每天20分钟的积累让我不仅能获得地道的词汇+句式,还能够从英语角度关注全球事件。这里强烈安利「友邻友课APP」,我每天早上到考研教室醒盹的第一件事就是听一节20分钟的每日外刊+做个笔记+吃早饭。今年英语二的阅读第三篇,讲微软的垄断,我在友邻优课上经常听到类似的商业性话题,我的大作文最后的结尾也用到了在这上面积累的金句。

具体到备考上,我在单词上用的是墨墨背单词,充了很多钱,刷完了一本考研词汇后又刷了一遍雅思词汇,没有用到其他软件,如果大家英语基础还可以,不是词汇量极少的人,不建议大家听单词课,真的过于耽误时间了……

阅读方面,我做了一遍英一+一遍英二,最后留了三套题模拟。同时二倍速听了唐迟的英一阅读课,觉得有一些帮助。完形填空听了两节「易熙人」老师的课程,也给我点通了,安利。由于英二比较少,建议大家无论如何都先做英一,因为英一更难,题更多,刷完之后对英二多少是降维打击。此外,从英一转英二的时候可能会面临一个考察方式的不适应,大家不要自我怀疑,做两套就转过来了。

作文部分,我按照大小作文来分别准备的。没有用王江涛,因为考研教室里人手一本,如果大家都用同样的模版你怎么拉开差距?因此,在大作文层面我参考了张国静老师《考研英语高分作文36法则》,这本书有一些比较精彩的句式,且比较小众,不容易撞。我没有完整的作文模版,而是按照「开头段、过渡句、中间断、结尾段」来分别准备的。小作文我参考了雅思作文,顾家北的绿皮书,也是按照「道歉信、建议信、告示」等进行分类整理了语料,这样在运用的时候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考题相互迁移。

2、政治:

政治是一门不能掉以轻心的科目,纵观今年考研大家基本在75分左右,我自己是43+36,而且政治作为第一科,如果答的好对后面的心态也很有好处。我出考场的时候有几个选择题不确定还崩溃了一会,中午也没怎么睡着,下午考英语的时候还好在男朋友的安慰下冷静了下来。但选择题出来后没有自己想的那么低,所以大家对于不确定的题目,如果真的复习到位,还是要多相信自己。

关于课程:我看了徐涛的马原、腿姐的冲刺班、王吉老师的史纲、密押三套卷讲解。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徐涛和王吉老师对我的帮助最大。可能我不太适合腿姐的风格,对我来说有点过于“活泼”,风格活跃的话会让我觉得心里不太踏实。王吉老师是我觉得一个非常宝藏的老师,也是北大出身,一个非常踏实的老师,不会大肆宣传,但干货满满。当然不喜欢愉快的讲课风格也是我自己长期以来学习习惯造成的一个心里作用,大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

客观题部分:所谓“得选择者得天下”,如果政治选择在40+,整体到70+问题不大。所以选择题一定要重视起来。于我个人而言,肖老师的1000题对我的帮助不是最大的,我只在10月1日前刷完了一遍,本来想二刷但也被别的事情挤占了。所以1000题整体对我的印象不深。肯恩因为史纲、中特、思修、时政和时事热点以及周年纪念联系过于紧密,吃透各大押题卷后我觉得问题不大。我后期买来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押题卷,肖8肖4买了两套。第一遍全做,第二遍整理错题,我开了一个Word,把自己错过的题目按照「马原、史纲、中特、思修、时政」的顺序敲了进去,这个过程可能看起来比较漫长,我大概1个小时可以整理完4套卷子,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慢慢的你会发现每个机构押题都是非常相似的,并且你经常错的也都是那几个部分,这样能够重点突破。

主观题部分:我主要用到的是肖4、肖8和王吉老师的密押三套卷。我开了一个文档,把肖4和肖8不重复的部分以及王吉老师的内容按照「马原、史纲、中特、思修、时政」的顺序整理好了,也是关键词的形式,方便我自己记忆加上考场的时候结合材料。

其他注意事项:政治第一场,大家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慌。我因为心态的问题,写错了一道4分的主观题,但最后的分数还是又36,我想可能是因为我的卷面比较工整,字好看,分点,外加没有涂改。

04

复试

首先提醒大家不必过度在意自己的本科出身,其实相比于你从哪里来,老师们更加关注你的脑子里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因此大家表现出谦虚好学的态度就好,稳定且自信的向老师展现自己。

材料册部分,老师们还是会看的,因此可以花时间准备一下,展现出自己本科的学习生活经历就ok。研究计划部分建议大家重点写一下,向老师展示出自己的学术品味,对社会的关注以及你的研究潜力。

专业课问答部分,我有在复试期间整理自己的一个复试专题,是题目+关键词的形式,我也恰好押到了我抽的题目,可见复试的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多多参加模拟面试,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一些身体仪态上的细节也需要注意,这也是自我展示的一个方面。英语问答部分,我把自己出国交换和一些其它可能被问到的个人经历用英语准备了一下,也准备了一些英语基础的问题,包括一些传播学理论的英文版。半读半背的记忆了下来。虽然老师并没有直接问到我准备的题目,但可能由于我的语料准备到位,也还是答出来了。

其实老师们是非常友好的,在面试的过程中表现出你的真诚+自信+谦虚就可以,保持微笑。老师们如果怼你,一定要保持冷静,如果自己表达错误要及时承认错误就好。对于不熟悉的问题不要不懂装懂。

05

最后的碎碎念

每年考上北大的,不乏「双非+一战」的考生,但对我来说,这依然是一个没有退路的选择。

很多人的考研之旅走了两年或三年,但我或许从四年前高考结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和我有些许相似的人,送给大家一句话,这是我在高考之后看到的,激励了我很多年:“你从不因先例很少而退缩,也不无凭无据的认为自己能够复制或成为先例,而是通过持续耕耘不断完善,一步一步实打实的,让自己看到可以赖以制胜的凭依。”

最后的最后,想要感谢猫哥团队和猫哥辅导班,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首先是我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不管是艺考、出国、还是这场关于北大的冒险,你们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给了我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在我失败的时候不会苛责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劝退我,你们让我知道我永远都有退路,谢谢你们给了我一直前进的底气。

其次是我的学长学姐,12月最后一次学姐给我上课的时候,我坐在考研教室的外面抱着暖水袋和电脑,她跟我说:“我已经把我会的都交给你了,接下来就继续加油啊。”那一刻,虽然12月的阴风呼呼的刮,但我真的好温暖又好想哭。还有学长,在9月的时候就跟我说:“我已经把你列进我的种子选手里了。”无数次你对我的鼓励,你告诉我的吸引力法则,都让我一直相信我可以。谢谢你们无私的帮助我,相信我、鼓励我。

最后最后的,是我的男朋友。没有你就没有PKU。

去年三月的那个凌晨,我们放弃了出国转战考研,无论这几个月里经历了什么,你都一直在那里。在我焦虑的时候你跟我说“你很快就可以到达了”,在我无暇给我妈妈汇报的时候,你充当了我们的小话筒。在我模考考好却不敢开心的时候你跟我说“你的实力在这里,大家都是承认的”,在我情绪爆炸的每一个夜晚你都是那么的耐心和温暖。在我遇到学校里的琐事的时候,你总是能想到有用的办法,在我被财务管理折腾的焦头烂额的时候,你给我做笔记、录课、买书。在我上考场的时候你不断的给我发消息,虽然我看不到,但我知道你一直在那儿。

Thanks for always be there for me.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来重庆的时候给我看你的电脑桌面吗,是PKU的校徽,你说:“你不觉得这真的很好看吗。”

所以希望你也不要忘记,你是为什么而出发的。

I will always be there for you.

北大新传考研(北大新传考研报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