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考研(文科考研专业)
文科考研,文科考研专业
知乎上有一个热帖,“你的研究生导师是什么样的?”
在这些回答当中,有的同学大吐苦水,自己在研究生期间如何如何地辛苦做实验、写报告。
他们大多匿名,把这个帖子当作研究生树洞,倾诉自己过去两到三年的研究生心酸故事:
化学研究生讲起自己跟着导师出国开研讨会,如何被国外研究生碾压的故事;某工科研究生讲起自己与导师通宵改论文的故事;某算法工程师回忆起自己与导师在实验室背对背等数据的故事……
大家的读研生活枯燥而有挑战性,跟着国内工科优秀团队,还有可能拿到发明专利。
但看完回答你会发现,这些洋洋洒洒的诉苦小论文大多来自理工科学生,文科生寥寥无几,即便有,也集中在与导师“表达”感恩的抒情故事上。
难道国内的文科研究生读研就这么轻松?
比如,写写诗、看看小说、写篇论文水水就能毕业的那种?
“要多读书,拼命读的那种”
文科生读研,还真的是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书。
阿玉是广州某211大学文艺学专业的毕业生,她回忆起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她说每天就是待在图书馆翻报纸、做研究。
她读的是三年制的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第一年,由文艺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开设课程,带学生们入门。她还记得,入学第一天,导师半开玩笑说,“你们现在是半只脚踏入了学术圈。”
是的,研究生其实主要任务就是要做研究,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上,有一句至今仍被许多老师拿来当笑话的一句话,“为学术界填补空白”,本科时,这是笑话,研究生,这是目标。
经过一年的专业知识训练,研究生第二第三年,就是找选题、看文献、写论文。
找选题也是很花时间的。要将你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作一个全面的了解,拿一本这一研究对象的“史”作为辅助资料,一点点挖掘,这是选题前最基本的操作。
但你也会遇到一种情况,看完所有资料之后,发现选题做不了,或者在开题答辩时,被老师们认为,不适宜做硕论题目,那么选题就要被推翻,重新来过。
到研究生第二年选题答辩前,都是这样一个过程的反复实践。
选题确定后,就是一边写论文,一边推翻又重来,这样的一个状态会持续到研三论文答辩前。
这基本就是一个文科生最有可能的读研生活。期间,根据导师的不同风格,同师门会有例行读书会。阿玉回忆,她们是一周一次,一周一本书,作读书报告、导师检查读书任务。
回顾读研三年,确实会有社会中那些对文科生的刻板印象一样,什么都没有学到,走出社会只有一篇五万字的论文,研究对象还是一百年前的一个文学现象。
求职期间,她甚至都羞于拿出毕业论文,她害怕别人觉得她过于迂腐而学生气。
这样的困惑与迷茫并非阿玉独有,她们毕业后,班级聚会时常会调侃自己,“一群大龄女理想主义者,浑浑噩噩的三年”。
阿苏今年刚刚升作副教授,带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研究生。他自己就是文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路过来的。
如果按照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标准来讲,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没房没车,甚至三十几岁了,还不敢结婚。因为没钱。
回忆自己过去将近十年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生涯,他非常认同带自己入行的导师那句话:“做学生,就要多读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作为一名文科生,出到社会,不再读书摄入知识了,这还是一名合格的文科生吗?
“别急着去赚钱,先把书读完。”
“他们文科生就是很闲”
在理科研究生眼中,文科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阿荣是一名工科类的研究生,他正在读研二,他有个读文科研究生的女朋友。他总是说,他们文科生就是很闲。
阿荣的研究方向是光学技术,他研究生三年就是学英语、看国外文献、做实验、等数据结果……
他朋友圈的主要内容也是在实验室,天天穿白大褂,熬夜做实验的内容,讲很多别人看不懂的专有名词。
他说,我是在朋友圈向我的导师汇报实验进度,要让他知道,“我每天都很努力”。
因为他并非是导师团队中最优秀的学生,所以他没有机会参与到导师拿的一个国家项目课题的核心研究,他只能做一些杂活,“我想自己去参加国内的一些比赛,拿奖项。”
他看到网上有些人称呼自己的导师作老板,他深有感触,虽然他并不会当面叫老师作“老板”,但从性质上看是真的像。
导师每周一都会开例会,然后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进度,给每个学生布置任务,每天晚上7点,还会有一次会议,学生要报告自己的一天完成情况。
阿荣刚读研究生那会,效率比较低,经常熬夜到深夜,甚至周末都要“加班”。
同门的师兄师姐在导师的课题组一路做到毕业典礼的前一天,导师才肯放他们走。每个月,导师会从课题经费中给他们补贴,大概就几百元。
相比理工科导师那种对学生的密集而又目标明确的任务要求,阿荣觉得文科生实在太轻松了。他说,他女朋友的导师,从来都不会管她,她闲到竟然可以“出去外面实习”。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阿荣整个假期都没有休息过,因为让他一直留校到八月底,只允许他放一个星期的假。
而他的文科研究生女朋友,却有时间在暑假去了一趟国外旅游。
不过,他也说到,正因为三年密集地做实验做课题,导师会根据每个人的表现,帮着在一些研究所,解决学生的求职问题。
“我的师兄师姐,都找到了福利待遇很不错的研究工作。”
自己不行,别拖全体文科生下水
日剧《逃跑虽可耻但有用》中,新垣结衣饰演的女主角是名校毕业的心理学硕士。毕业后,她立马就失业了。
今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对15.2万名201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进行了跟踪评价,发布了《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93.1%),其次是管理学(92.7%),最低的是法学(85.1%)。
难就业本身已经很惨了,好不容易就业了,薪酬待遇也是普遍比较低。
根据《报告》另一数据显示,2018届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5485元),最低的是历史学(4348元)。
文科上难就业,本来就已经是社会共识。就像是老一辈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所说,“出门在外,还是需要一门技术傍身”。
但纵观文科生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就不存在学“技术”这个内容。
文科生们接受的更多是虚无缥缈的理论教育,即便是最具有“技术性”的师范生教育,还仅仅是大三、大四两年临时抱佛脚地促成的技能。
社会总是嘲笑文科生们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有这样的吐槽其实很正常,因为老师根本没教。
大学本科的教育尚且还会有实践活动,而研究生的教育就是闷头搞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不知道自己搞出来的研究有没有价值都不知道,甚至有可能根本就没有结果。
这样一来,即便是拥有了研究生学历,你的论文也无法为求职生涯打开另一扇门。
当你要不就失业、要不就底薪低待遇,在一个普遍追求“钱是最高成功纲领”的社会中,你就是一个失败者,不管你肚子里有多少的“货”。
而失败者是注定没有存在感的,所以有人也说,文科研究生,可能就是最没存在感、混得最水的一群人。
但其实,大多数普通的文科研究生们没有抱怨、没有抒情讲故事,不代表他们就不努力,没有故事可讲。
相反,如果一味将自己“就业不顺”、“低薪低待遇”的悲惨遭遇扔给自己的学科来背锅,对认真勤恳的文科生来讲,就真的太不公平了。
自己能力不行的人,请你可千万别拖全体文科研究生下水。
【欢迎留言讨论】
文科生读研,真有那么水吗?
撰稿 | 凉亭
编辑 | 秋裤
排版 | mushroom
* 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
文科考研(文科考研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