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考研(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考研率)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考研,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考研率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 通讯员 李祯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弄潮儿”大运河诗路行实践队以桥为脉,一路北上,通过现场讲授、实地走访、群众访谈、专家交流等活动,了解大运河诗路沿线地区共同富裕的发展现状,通过“思政小课堂”牵手“社会大课堂”,形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大思政课”,从而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拱宸桥畔看共同富裕的物质成果

“‘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拱宸桥之于杭州不仅仅是一座连系交通的石桥,还承载着特别的记忆与情感。作为杭州水路的‘北大门’,这里曾是漕运往来的交通要道和繁华商埠,络绎不绝的商船满载着江南的富庶,从这里一路北上,而当时全国最大的黄麻纺织企业——浙江麻纺厂以及亚洲最大的丝绸纺织印染联合企业——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还有杭州的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火车站、第一个邮局以及第一家报社,也都开在这里。

拱宸桥见证了昔日运河沿岸的繁华风光,也看尽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没落的无奈。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拱宸桥两岸曾一度成为棚户区——房屋低矮破旧、基础设施落后、公建配套缺乏。‘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晴天三尺土,雨天两脚泥’就是当时这里的真实写照。

后来,政府对这里进行了颇具长远目光的规划,提出了三大目标,即:还河于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然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古运河畔破旧的民舍、废弃的厂房、残缺的堤堰,被重现的历史遗存、葱绿的公园景观、缤纷的仿古夜游所替代,站在桥上,桥的西边是白墙黑瓦的古建筑,东边却是高楼耸立的现代城市,历史缩影与现代繁华在这里交融碰撞,共同勾勒出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通过亲临现场的讲授,同学们感受到了拱宸桥周边地区今昔的兴衰发展变化,也体悟出了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发达的基础之上,需要依靠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来实现。

在通津桥上看共同富裕的精神底色

“自古以来,南浔就有‘十步一桥’的说法,其中通津桥是南浔古镇第一高桥,也是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大家不要看现在的通津桥下水平如镜,明清时,这里作为‘辑里湖丝’的集散中心,是最为繁华的丝市。由于蚕丝贸易的繁荣,许多南浔人投身丝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富甲一方的丝商群体,这个群体被形象地称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

据说,这些南浔商人群体,他们财产的总额最少六千万两,跟当时清朝政府每年的财政总收入相当,堪称富可敌国。甚至还有人说‘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由此可见当时南浔的富庶繁荣。而南浔经济的长期繁荣,也使其更加崇文重教,沉淀出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浓郁的文化氛围,明代,南浔享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美誉;近代,出现了民国奇人张静江、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等80多位名人巨匠;当代,更是涌现出一批身体力行投入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精神文明事业的优秀人物,富足的精神力量,成为推进南浔共同富裕发展的不竭动力。”

讲授完毕,李祯老师还带领同学们走进南浔古镇,参观嘉业堂藏书楼、张石铭故居、百间楼等景点,听南浔本土作家陆士虎老师讲述南浔的人文历史故事,“南浔人文历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字:一是水,二是丝,三是书。”“换一种说法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大气、洋气、财气、文气。”

在陆老师娓娓道来的讲授中,同学们对于南浔的人文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乌篷船上看诗画江南,感受南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验南浔人悠然惬意的生活。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让同学们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口袋”鼓了,更要富“脑袋”,如何让“精神富有”成为“共同富裕”的最亮底色,成为检验共同富裕程度、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

在广济桥旁看共同富裕的生态图景

“说到塘栖的历史,有三样东西不得不提。一是运河,二是广济桥,三是临水而兴的商铺。正如《唐栖志》中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四面八方的商人和货物顺着运河来到广济桥旁,临河聚货,夹桥为市,久而久之,塘栖便成为了当时著名的‘水上码头’。江南雨水较多,塘栖为了方便来此交易的人们,在建造房子的时候,就会刻意把廊檐拉出来一些,让它更‘长’一些,上覆青瓦。这样一来,无论风雨,人们都可以在下面自由穿行。而廊檐边的长椅旧时曾被称为‘米床’。米市兴起时,它们是收米卖米的经营场所,米市结束时,便成了行人的歇脚之处。”在广济桥旁,李祯老师跟同学们讲起了塘栖的发展历史以及‘廊檐’和‘米床’的由来,感受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接着,实践队成员们还一起参观了超山风景名胜区、塘栖古镇等地,与当地专家一起探讨塘栖古镇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地感受美丽生态给当地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帮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只有建立在绿色发展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成色才更足,才能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社会生活是“大思政课”最鲜活的素材,善用“大思政课”就要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让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深入生活、关注现实,以社会生活为“课堂”,以火热实践为“素材”,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大运河诗路行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在千年诗路上实地走访,现场调研,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考研(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考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