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心理学(心理学考研的学校)
考研的心理学,心理学考研的学校
点击上方“关注”,学姐每天为你分享考研资讯和干货。
心理学考研在近些年已经成为一大热门,而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考研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统考和自主命题考试中都占据着很高的比重。
接下来让我盘点一下心理学考研中涉及的那些经典实验吧!
一、阿希的从众实验
1.1实验目的:探索从众行为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种行为的外在表现和内部机制。
1.2实验内容:本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共招募21人,平均分为3组。由主试向所有被试出示两张卡片,一张卡片上画有标准线X,另一张卡片上画有三条长度不一的直线A、B、C,其中一条与标准线X等长,要求被试判断具体是哪一条。
在头两次的实验中,每组的7名被试中均根据自身观察结果做出判断;从第三次实验开始,要求7名被试中的前6个人故意做出错误判断(形成群体压力),剩下一人在6人判断完毕后说出答案,以观察其是否发生从众行为。
1.3实验结论:阿希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有74%被试至少有一次从众,并通过访谈发现从众的原因主要是个体在群体中感受到的信息与规范压力。
二、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2.1实验目的:探索条件行为习得的原理和内在机制。
2.2实验内容:狗受到喂食后会自动分泌唾液,这一过程是自然的生理反应,因此巴甫洛夫将食物这种无需学习就可引起行为反应的刺激定义为无条件刺激。
铃声无法让狗分泌唾液,因此属于中性刺激。但是经过多次铃声和食物在时间上的配对(一摇铃就给狗吃肉),单独的铃声也会让狗分泌唾液,这便是条件反射地习得过程。
2.3实验结论: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强化)可以促成条件反射行为的习得。
三、心理旋转实验
3.1实验目的:证明表象这一心理现象的存在及其加工机制。
3.2实验内容:由主试向被试呈现若干平面的三维立体图,包括一个三维立方体(标准模板)及其不同旋转角度。要求被试在看到不同角度的三维立方体图时均在大脑中将其旋转至原来的角度,并与标准模板进行比对,报告判断结果及所用反应时长。
3.3实验结论:随着立方体旋转角度的增加,被试的反应时增长。实验证实了心理表象的客观存在及其可操作性。
四、皮亚杰三山实验
4.1实验目的:探索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过程及思维特点。
4.2实验内容:皮亚杰要求被试儿童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方位观察一台错落摆放着三座沙丘的模型,之后给儿童呈现四张同样是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摄的沙丘照片,让其指出哪张照片上呈现的情景和坐在自己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个人所看到的一样。
图片来源:网络
4.3实验结论:思维发展处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坐在自己不同方位的人和自己看到的沙丘样貌一样。该实验表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
五、霍桑效应实验
5.1实验目的:探索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
5.2实验内容:该实验最初是想探索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等因素是否可以提升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但初步的实验结果并未发现任何外在因素的改变与工作效率有关。
之后由心理专家意外发现,在实验组织过程中工人会感受到更多额外的关注,同时很多负面情绪也随着实验进行而宣泄出来,这些意外的因素反而提升了工人的生产效率。
5.3实验结论:工人需要适当的关怀和宣泄以保证劳动效率的稳定。
六罗森塔尔实验
6.1实验目的:证实实验者期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2实验内容:罗森塔尔在一所小学中随机选择了一份学生名单,并告诉校长及相关教师该名单上的学生均为“最具发展前途者”,数月后的回访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果然都有了较大进步。
6.3实验结论:实验者的期望会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从而使实验结果朝着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向发展。这种现象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七、裂脑人实验
7.1实验目的:探索大脑不同半球的分工特点。
7.2实验内容:切断被试脑部的胼胝体(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结构),并要求被试端坐于屏幕前,根据屏幕左右两侧显示的不同内容进行口头报告和肢体操作两种任务,观察被试在大脑两半球丧失沟通情况下的言语及行为反应。
图片来源:网络
7.3实验结论:大脑的左右两半球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功能,右半球主要负责知觉功能。裂脑人可以口头表达进入左脑视觉区的物体,但无法控制左手进行抓取;或是控制右手抓取进入右脑视觉区的物体,但无法说出它是什么。
考研的心理学(心理学考研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