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管理学硕士(mim管理学硕士很虚吗)

mim管理学硕士,mim管理学硕士很虚吗

导语:

由于语言障碍和各种信息差,相比于美、英、澳、加,仅仅露出了“冰山一角”的法国留学在国内具备更多探索和开发的可能。本文主人公Penny是我多年的朋友,高考考入985院校湖南大学,研究生进入了法国Top2的顶尖商学院埃塞克高等商学院(ESSEC),今年毕业后选择留法,首份正式工作便是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审计岗。

流量时代,在藤校、牛剑成功案例比比皆是的网络之上,这份履历并非十足惊艳,但是却已经是很多普通人想要追逐的稳妥与体面。我也特地约Penny聊了聊她的求学与求职经历,5个小时的访谈,我们从上海的晚8点聊到了凌晨,从巴黎的白天聊到了黑夜,也让我切实地感受到,法国留学的意义和性价比绝对被大大地低估了!

关注【国际教育视界】,进入公众号页面“星标”我们,掌握国际教育动向不迷路。

文、编丨Flash

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视频访谈的前一天,我发微信跟Penny确认时间,当时她刚刚讲完一场线下脱口秀,正在去参与自己毕业典礼的路上。

△与Penny的微信聊天截图

对于这样精彩的生活,我已经见怪不怪,因为从我们初识的高中时代,她就是这般恣意洒脱,时刻追寻着自己内心想要的一切。

△Penny毕业典礼的现场返图

十年前在位于高考大省的小县城,应试教育和行为规范同被奉为圭臬的环境之下,她就为自己辟了一条特立独行的学习之路:不想上的课就不上,不想做的作业就不做,自习的时间“拉帮结派”搞文学社团,喜欢美剧的她也活成了美式热血高中生。

虽然学习上没有按照老师制定的“规则”进行,但是她充分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能够最大程度地为自己创造时间弥补,所以高考并没有掉链子。

△与Penny共同的高三记忆,照片定格了高考的三天。

十年后,刚刚完成4年硕士项目的她,依然凡事以结果为导向。当谈及为什么会选择法国的研究生时,她说:“很多人留学首先考虑的是学历价值,会思考去哪个国家,去哪个城市,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职场竞争力;但我想的可能不太一样,我想的是未来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哪里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我再去哪里选学校。

01.

何为超务实的法式精英教育?

Penny本科时曾在国内的法企道达尔实习,当时就被高效又松弛的企业文化所感染,于是便决定去法国追求向往的生活,而进入一所法国的学校读研则是她日后留法的“快捷通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在法国上过学就能顺利地留下来,而是这段求学的经历能够让她获得在法国工作生活的能力与筹码。

“美国成本高,英国学制短,浅尝辄止的留学体验感和参与感都不强,所以法国3-4年的项目会更加扎实。”Penny所读的MIM(管理学硕士)项目分为两个部分,理论知识的课程学习+实习。为了修够学分并拿到法国注册会计师的免考科目资格,她上了整整两个学年(6个学期)的课程,随后紧接着是3段加起来长达18个月的实习(每段实习不能超过6个月),这些都是毕业的必需条件。

法国的高等教育实行双轨制,即由综合性大学(“l’Univeristé)和大学校(les Grandes Ecoles)组成。前者门槛低,承担着普及高等教育的作用,无需学费,90%的高中毕业生都会选择;后者是工业革命时期为培养各领域的精英而开设的学院,数量少,规模小,选拔制度极其严格,最终录取率仅为10%左右。

大学校注重的是培养应用型的精英人才,职业性极强,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远高于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参考文献:《法国高等教育双轨制改革研究》,杨泊微,2020年)

法国高等商学院便是大学校里的一个分支,承载着法式精英教育的精髓,非常专注于实际应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甚至不需要提交毕业论文。

尽管如此,Penny表示她毕业压力依然非常大,“不是在实习,就是在找实习的路上,其实每天都会很焦虑。”经历了法国电信、毕马威、达能等企业的实习,她实打实地进行了职业技能的锤炼,也积攒了很多的人脉资源。这也是她所认为的三到四年的学习中,最核心的一点——把握Networking(人际网络)。

学校的教授也是一种资源,他们本身就是很多企业的高层和合伙人。学术内容的传授可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他们分享更多的是实操经验,并且还会扮演挖掘人才、企业内推的“桥梁”角色。

“我有个教授就是帮家乐福做战略咨询的,整天研究如何把生产奶酪的废料卖给中国的养鱼户。如果你对食品行业感兴趣,只要做一些战略的探讨与分析,并表达自己的求职意愿,教授帮忙推荐安排一个实习的岗位,可以说是分分钟的事情。”

Penny半开玩笑地说,留学生所支付的学费其实就是为了“买”人脉资源,她的实习也曾通过教授引荐,经历了几轮面试也就顺利拿下了。在法国大学校中,学生、学校、企业之间存在着较为良性的捆绑与互通关系。Top级的商学院一定会有一个深度捆绑的会计事务所,“你只要看四大里哪个学校的毕业生多,就证明他们之间有很密切的合作。”

法国还有学徒制,是由学生、学校还有企业之间签订的一份为期两年的“三方协议”,商学院的学生可以去到企业中成为“学徒”,企业会承担学生的学费、生活费,还会发2000欧左右/月(1.4万元人民币/月)的工资。对学生来说,不仅免去了留学花销,还能领工资,并且也收获了学历和实习经验,绝对是超值的!但申请难度也不低,法语就是一大门槛。

当时Penny也申请了学徒制,但那个时候法语还不够好,面试官问“你什么时候有空?”,她回答道“我是中国人”,这听起来像段子一样的经历也宣告了她的面试以失败告终。

于是她也开启了“狂补”法语的模式,除了语言课程的学习,做饭、干家务她都会放着法语广播,她觉得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输入,听多了也就有感觉了(当然,当时她的法国男朋友也给予了她很多语言学习的帮助,很多非常适用于生活场景的表达都是跟他学会的)。

现在她的法语已经达到了高水准的C1水平,而她也把握住了进入知名企业的“钥匙”之一。“流利的法语和Top高商的学院title是企业评判应聘者最关键的两项因素。”如果只是上学,法语其实本质上不是阻碍留学法国的因素,因为可以选择英文授课的项目;但是如果想留在法企,那么语言则是必备的工具。

不过Penny也表示,法国高商的教育模式还是比较受世界各地企业认可的,课程、实习时长都是硬性指标、真刀真枪,这就是人才质量的保障。因此她身边也有一些中国同学选择去到了英国、香港还有上海的企业、金融机构等等。法国的精英教育则是他们的一块跳板,并且这块非常“实用”的跳板并非遥不可及。

谈及当时的申请经验,Penny说其实并不难。她没有拔尖的标化成绩,托福100出头,GMAT也只有710分左右,申请美国学校的顶尖学霸基本都能考到110+/750+。虽然她自己是985院校的毕业生,但是她身边也有很多同学的本科是双非背景,所以法国的学校能够一定程度上磨平本科之间的差别,给予更多普通的学生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法国企业可能根本不会看你的本科,也不会看你的绩点,有些HR甚至可能不知道清华大学是什么。”

02.

赚一半存一半?

细数法国生活成本和社会文化。

深刻了解了法式精英教育的特点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实用法国大学校教育模式的职业性和针对性是法国乃至国内、英美综合性大学都不具备的。

毕业生求职难是当下国内就业市场很大的困境,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是,在高等教育中并没有让学生掌握具有竞争力的职业技能,通识教育培养的人才可替代性比较强,而法式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其实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当然,每当我们谈及精英教育的时候,想到的都是贵、有阶层属性,但Penny表示法国高等商学院留学的性价比非常高

她给我算了算账,学费一年十几万人民币,两年的学费可以分为两年支付,不需要一次性付清;房租600多欧,学生还可以享受200多欧的租房补贴,因此上学时的房租可能还不到400欧一个月(3000元人民币左右/月);吃饭一个月200欧(1500元人民币左右/月)就足够,交通二三十欧(150元人民币左右)。只要不乱买东西,两年60万人民币是绰绰有余的,如果是在美国,可能只够一年的花销

Penny留学前两年的成本还是由父母承担的,但开始实习之后实现了经济独立,她的实习工资大概在1500欧左右/月(10600元人民币左右/月)。现在正式入职后,她的起薪是税前4.6万欧/年(32万元人民币左右/年),除了目前房租的花销比较大,大概在1000欧左右/月(7000元人民币左右/月),其他生活成本,在没有刻意节约的情况下也可以控制在500欧一个月(3500元人民币左右/月)。基本上她的工资花一半存一半,没几年留学的钱也就可以回本了。

Penny用“舒适”一词来形容目前在法国的生活,这也正是她选择来法留学并进一步留法的最大原因。在英美,相同的审计岗位,她可能得到2倍的薪酬,但是工作压力和生活成本也会成正比生长。而那并不是她所追求的生活,她的理想状态就是“35小时工作制”以及下班后1-2个小时私人的时间,她可以用来写脱口秀文本、写小说以及陪伴自己的猫克里斯朵夫。

法国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备当下很流行的“松弛感”,收入和生活成本能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并且生活质量可以维持在不错的水平,工作压力也在承受范围,工作和生活之间会划分明确的界限。

△旅行几乎是法国人血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此政府也有非常完善的社会福利。例如他们会为低收入家庭发放旅行支票,不会让你因为没有钱而无法度过美好的夏天。25岁左右时,Penny也以学生身份享受了这项近乎免费的旅行福利,去了趟西班牙。配图为Penny的西班牙、伦敦之旅。

“法国中产阶级并没有特别富有,我的上级,作为Financial Director,工资一个月税后也就7000-8000欧(人民币5万元左右),年收入还不足100万。类比一下国内的中产阶级,可能会送孩子进国际学校,但是法国中产应该无力承担,只有顶级富豪才能把孩子送进一年四五万欧(28万-35万人民币/年)的‘贵族’学校。”

Penny总结道,在巴黎可以享受一线城市的资源和福利,但是收入、花销以及生活节奏都跟二三线城市差不多。

“我们工作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6:30,总共就9个半小时,去除一个小时的午休,早上和下午还有雷打不动的咖啡时间,加起来工作不超过8小时,如果是在工作忙季加班,也会算调休,而8月份是没有人工作的,所有人都会强制休假。”

她还开玩笑地说,明年8月她一定要回国,“好久没有在大城市生活了,如果要去上海还有点怵得慌。

听完她的很多描述,我慢慢感悟到,原来海明威笔下“是一场流动的盛宴”的巴黎,令人念念不忘的不是它的繁华,而是它的节奏与温度。

03.

向“反向留学” say no,

成为更独立的人。

刚参加完毕业典礼的Penny说,回顾自己这几年的求学生涯,为工作、生活精心筹划布局是一方面,能够成为一个更独立的人也是留学带给她的比较大的成长。

独立既指能够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也指能在一片并不熟悉的国度自由支配自己的意志,融入当地的生活。我们特别聊到了最近留学圈很火热的“反向留学”话题。近年来,随着留学热度的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去到英美留学,然后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身边几乎全是中国留学生,甚至老师也是中国人。

Penny说这种情况在法国会少一些,他们学校中国人的比例在10%左右,同一届800个人中,大概有70-80个中国人。并且他们不会分班,大家根据自己的课表去上课,每门课遇见的同学都会不一样。学校开设的课程分为英语和法语授课,如果上的是法语授课的课程,班上有时就只有她一个中国人,她也就不会养成只和中国同学交流的习惯,这也是一种独立的能力。

“中国同学少了,还会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抱团现象,那就是中国人、印度人、越南人抱团,因为大家都是说英语的。”大家都喜欢待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当然这也有助于提升英语的能力,Penny开玩笑道。

此外,“抱团”现象还会体现在实习公司的选择上,一些中国留学生为了图方便以及减少语言障碍,往往会选择去中国的企业,例如华为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她也曾慕名去华为实习过,但在那里工作的一个月里,她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国内,“996”“内卷”这些融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东西也被一并带到了法国,这有悖于她留法的初衷,于是又转向了法国的企业。

Penny也观察了身边一些留在法国大型企业的同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动融入法国人的圈子,相比于英美中国人的高比例,这一点在法国并不难实现。今年与Penny一同入职的只有一个中国女孩,而他们早已经在实习阶段就已经适应了身边都是法国同事、大家一同出差、午饭、下午茶的职场生活,外国同事们甚至还去看了Penny的脱口秀表演。

△正在表演脱口秀的Penny

值得一提的是,脱口秀的“落地”则是Penny独立运转生活的又一项印证,也离她向往的生活更近了一步。访谈的前一天,Penny在土耳其小酒馆的“压轴”表演赢得了很大的认可,这其实才是她第6次站上舞台,但是已经能够准确掌握时机抛出好的“梗”。

八九月份法国人外出旅游,而法国则被度假的美国人占领,Penny纯英文的文本不仅为她赢得了满堂的喝彩,有时还会收到10几欧的小费。但是赚钱本来就不是脱口秀的目的,她说自己纯粹是为爱发电,而脱口秀的文本素材全部来源于生活,这也是她努力感受生活、观察生活所留存的最好的纪念。

“当下在法国的生活是我所理想的状态,我可以追求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如果有一天在这里的工作不能维持我空闲时间写小说、讲脱口秀,我就会离开这里。留学、求职说到底不过都是追寻想要生活的一种手段罢了。

结语:

我一直认为Penny的人生是我朋友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但是她却认为,局外人看任何自己不曾经历过的事情难免会存在“夸大”效应,但是当自己身处其中以后,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复杂。无论是留学还是求职,她的经历其实非常具有借鉴意义,至少法国的精英教育给普通人的门槛并不高,只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很多人也能实现职业乃至人生的提升与改变。

mim管理学硕士(mim管理学硕士很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