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考研(华中农业大学考研科目)

华中农业大学考研,华中农业大学考研科目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杂交水稻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和成功,在过去几十年极大提高了水稻产量。国家“863”计划将杂交水稻培育作为农业领域战略目标之一,而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道路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和欧阳亦聃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题为“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and molecular constitutions of heterosis for developing hybrid rice”的综述论文。该综述从遗传和分子层面介绍了水稻杂种优势和雄性不育研究进展,并阐释其对杂交水稻培育和改良的重要意义。

目前杂交水稻培育仍面临很多问题,如水稻种质资源中存在多少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如何利用雄性不育促进两系法杂交育种?如何克服籼稻和粳稻杂种结实率低的障碍以培育可育的亚种间杂交水稻?该综述总结了三十年来学界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认识,主要包括:

1.从全基因组水平分析鉴定杂种优势遗传组分。以优良杂交稻汕优63为模型,通过“永久F2”群体设计,在全基因组水平完整解析了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等杂种优势的遗传组份,并估算出各组份对杂种优势的相对贡献率,对杂种优势三个经典遗传假说做出解释。

2.解析雄性不育促进两系法杂交育种的分子机理。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是两系法杂交水稻培育的关键,长链非编码RNA是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重要调控因子。

3.水稻杂种不育基因的克隆和分子机制解析为克服亚种间杂种不育提供了有效策略。

综上,这些发现对未来利用基因组育种培育和改良杂交水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杂种优势的遗传策略。A:研究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三种方法;B:IMF2 群体构建流程图。

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教授和李旭副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欧阳亦聃教授为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等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gg.2022.02.022

华中农业大学考研(华中农业大学考研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