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研究生宿舍(上海大学研究生宿舍真实照片)

上海大学研究生宿舍,上海大学研究生宿舍真实照片
  考研有必要报培训班吗  2、考生需要了解机构的品牌口碑

杨元元武汉大学本科毕业,颠沛流离8年,但她仍然相信知识才能改变命运,30岁时终于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结果却在宿舍卫生间自缢身亡。

这个女孩子究竟经历了什么,知识并没有改变她的命运,最后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6岁开始,杨元元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79年,杨元元出生在一个工薪家庭,她的父亲北京化工大学毕业,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望瑞玲是一家军工厂里的工人。2年后她有了一个弟弟。

父母望女成凤的心情一直很高,希望女儿出人头地,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从女儿名字上就能看出来。

正常来说,这样一个家庭,在当时供杨元元读书一点压力都没有,可就在杨元元6岁的时候,父亲急性黄疸肝炎,因为抢救不及时而去世,家庭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身上。

母亲没读过什么书,为了生活,为了让孩子们读书,她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赚钱了,白天在兵工厂当车工,晚上为工厂看大门,经常累得腰酸背痛,也许只有为人父母的人才能体会这样的辛酸吧。

虽然生活比之前苦了好多,但好在杨元元懂事,学习不用母亲操心,家务活自己也全部干了,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经常帮母亲捶背捏腿,母亲在辛苦之余,也有一份安慰,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

“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这句话是母亲经常对杨元元说的,杨元元也也坚信这个道理,努力读书,很少和同学交流、玩耍,她把成绩看得非常重要,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这样的生活也算是苦中有甜吧。高考终于到了,杨元元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想报大连海事大学。母亲觉得太远了,这样下来得花不少钱,杨元元最终妥协了,选择了武汉大学。

母亲想着女儿上大学了,以后可以改变这种苦日子了,一家人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可接下来的事并没有像他们想的那样进行。

母亲失业,跟着杨元元挤在武汉大学宿舍单人床上

母亲工厂突然发生了变故,工厂要搬迁,搬迁后不再提供住宿,为了省钱,母亲没有选择租房,可她选择了申请内退,决定跟着杨元元去武汉大学宿舍住。

宿舍的床宽不足1.5米,母女两只能侧着睡觉,翻身都困难,可母女两就这样住了两年。

学校知道这件事后和杨元元沟通,毕竟这中情况学校是不允许的,但了解到杨元元的情况,学校可能出于同情,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让她母亲搬出去。

大家想一下,宿舍并不是杨元元一个人的宿舍,宿舍还有其他人,住一个老太太,她们心里肯定不舒服,好多事都不方便在宿舍做,所以杨元元几乎没有朋友,宿舍中和其他舍友连交流的很难。

除此之外,也许除了上课之外,其他时间杨元元都要在母亲的视线范围内,在各方面都管着杨元元,杨元元失去了和同学的交流,失去了谈恋爱的机会,大学生该有的生活和她没有一点关系。

杨元元彻底变得内向自卑了。

毕业了,学校扣发了杨元元毕业证和学位证,找不到工作,连助学贷款都还不上

在2002年,杨元元终于毕业了,终于可以赚钱养家了,可现实又给了她一个特殊的待遇。

这一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大增,找工作的压力很大,没有找到工作,连上学的助学贷款都没办法偿还,毕业证和学位证也被学校暂时扣发了。

学习成绩优异的杨元元参加了研究生考试,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学费需要3万元,而且是自费,面对生活的压力,她选择了放弃。

毕业后,她考上了湖北一个小城市的公务员,母亲却极力反对,因为这个城市太偏了,不适合她的发展,杨元元无奈再次放弃。也许这次放弃是她人生中最错误的一次决定。

后来杨元元接到了西北大学的面试通知,但母亲说这么远的发来通知,肯定是诈骗,百般阻挠,杨元元又妥协了,放弃了面试机会。

为了生计,杨元元选择了一家培训学校,当一名教幼儿英语的老师,每天两个小时,月薪800元。

母亲在武汉理工大学后面的跳蚤市场摆个小摊。杨元元一到晚上就去接班,但性格内向,不删交流的她从来不吆喝,只是静静地看书。

后来杨元元听别人说保险推销能赚很多钱,所以她找了一份保险推销员工作,可到了才发现,所谓的高薪都是跑业务得来的,自己不善沟通,只卖给亲戚几份,最后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选择了辞职。

2005年,杨元元受大学生创业热潮触动,把在培训机构赚的钱全部投了进去,找了几个同学合伙,办了一份文艺杂志。

杨元元起初信心满满,租了一间办公室,按照心里的样子布置了出来,像模像样,真有老板的意思了。但由于创刊理念不成熟,母亲说:“连我都不愿看”,杂志一出版就严重滞销,所以杨元元创业以失败告终。

母亲很难理解,自己小学毕业都能找到工作,但女儿是知名大学毕业,却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杨元元自己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自己努力读了这么多年书了,却没有改变命运。

这时弟弟被北大保研。“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又一次出现在脑海里,所以她决定继续深造,自己现在所学的知识还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考入上海海事大学,两个月后在宿舍卫生间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

杨元元为了改变命运,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考研上。

2009年4月23日,杨元元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她终于可以再次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狼狈不堪的命运了,兴奋地与母亲相拥而泣。

可母亲去哪儿?如何安顿母亲?这个难题又摆在了她面前。

当时弟弟已在北大保送直博,他要接母亲到北京同住,可母亲思来想去,还是想和女儿住在一起,于是又跟着女儿来到上海。

母亲年轻的时候在上海打过工,上海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城市,这才是她想要的,这也许就是她一直不让女儿去偏远地区的原因吧。

到上海之后,母亲同样没有选择租房,继续跟着杨元元住进了上海海事大学宿舍,海事挤在一张床上。这样的情况给宿舍其他人带来了许多不便,室友纷纷申请换宿舍或者搬出去。

一切好像又回到了武汉大学的样子,杨元元依然没有朋友,依然在母亲的掌控之下。

可上海海事大学并没有像武汉大学那样,得知此事后,按照学校规定,学生宿舍不能留宿家长,学校要求杨元元母亲搬出学生宿舍。

2009年11月,在宿管强硬要求和威胁之下,杨元元无奈地带着母亲在上海的街头找房子,瓢泼大雨似乎浇灭了杨元元对生活的憧憬。

母女两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找到了一个能承受好不容易找到了房子,却没有拿到钥匙,在杨元元返回学校后,母亲却在礼堂门口的长凳上坐了一夜,11月的夜晚,气温只有4度

第二天,杨元元得知母亲在礼堂长凳上躺了一夜,心里难过极了,她也许责怪过学校的无情,更多的是怪自己没用,30岁了,一直在努力读书,可连给母亲一个安身之所都无法实现。

杨元元心情很沉重,还好给母亲找了一个出租屋,在宿舍和母亲收拾东西,宿管又进来了:“如果再不搬走,到时候毕业证都拿不到,没钱读什么书”

这句话给杨元元带来的伤害绝非一般,狠狠地扎在了她的心理,“知识改变不了命运”这句话也第一次出现在了她的世界里。宿管离开后,杨元元心理已经做好了极端的准备,强忍着一切,她将母亲送到了出租屋。

第二天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自尽了,枕巾和毛巾绑在一起,一头拴在水龙头上,一头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半蹲着自缢而亡,样子非常痛苦,好像不甘心,好像又很无力。

杨元元去世后,弟弟在上海海事大学门口摆花圈、拉横幅,要求学校赔偿35万,整个事件中,弟弟这个时候才出现,是母亲太偏向弟弟了?还是人性就是如此?

杨元元解脱了,但究竟什么原因让她心有不甘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本该拥有一个幸福的大学生活,可结果让她质疑了自己,“我读这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呢?”最终选择用死亡结束一切,其中的原由值得我们探讨。

一、母亲的掌控欲望或许是杨元元悲惨结局的导火索

母亲工厂搬迁,只是没有提供宿舍,但至少有工作,她问什么要申请内退?如果她选择租房上班,像以前那样继续坚持几年,结果又是什么样呢?

跟着女儿到武汉大学,她有退休工资,可以租个房子,然后再找个工作,至少能把自己养活住,可她却直接住进女儿宿舍,和女儿挤在一张床上。

从此开始控制女儿的自由,连吃饭都要和她在一起,让女儿不再像以前那么活泼了,变成一个内向自卑的人了。

母亲这样的做法,无形之中给了女儿很大的压力,更何况女儿从小就那么懂事,孝顺父母从小就刻进了骨子里,怎么能让母亲吃苦受罪呢,压力积压久了,就会让人做出一些极端的选择,这也许就是杨元元悲惨结局的导火索。

二、对女儿可以给予引导,而不是干涉她的选择

杨元元想去大连上学,母亲不让去,因为太远了,后来考上公务员还是不让去,连西北大学的研究生面试也不让女儿参加,一切就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女儿去参加公务员工作,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的前途会是什么样的,我之所以说这个是杨元元最不该放弃的选择,原因大家都知道,现在依然很多家长让孩子考公务员,哪怕远一点也没事。

女儿长大了,她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父母不同,上海确实繁华,但那个地方没有了金钱的味道,你看到的也许不是繁华,而是如何生存的问题。

所以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予已一定的引导,但不要强制干涉孩子的选择,因为这个选择的结果你承担不起,哪怕女孩还在,等到崩溃的边缘,我想她会埋怨母亲曾经的阻挠。

三、母亲为什么不跟着弟弟,弟弟的情况比杨元元要好

整个事件中,弟弟几乎没有出现过,母亲为什么一直要跟着杨元元而不去弟弟哪儿?

究竟是母亲对弟弟的偏向?还是其他原因,但我想说的是对孩子要一视同仁,如果有偏向弟弟的情况,这对杨元元公平吗?

武汉大学已经四年了,上海海事大学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去弟弟哪儿呢?如果去了弟弟那儿,我想杨元元依然是个活泼的孩子,也不会有这个悲惨的结局。

直到最后,为了要补偿金,弟弟过来了,之前难道就不了解姐姐的情况?作为一个男人,应该要承担家庭的责任,这么多年让姐姐一个人付出这么多,真的已经够了,早一点来分担一点,结果会不会依然是幸福的一家人呢?

除此之外,我想说杨元元的孝顺有点过了,应该及时和弟弟沟通,不要什么事都自己扛,毕竟弟弟是个男人,而且他的条件可能会好一些,因为不想让母亲受罪,把自己逼的只有选择死亡才能解脱,这样的方式不可取。

四、杨元元的结局,和自己也有很大原因

除了以上情况,我觉得这个结局也是杨元元自己造成的。

母亲控制欲确实很强,但应该和母亲讲道理,不能什么事都听母亲的,和同学的交流是不能或缺的,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和空间,与同学探讨一下,有的问题靠自己是想不明白的,再说多个朋友就多一条路。

只是确实可以改变命运,杨元元确实很努力,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但这些都是压力下的结果,心态和别人不一样,这种情况她承受不起哪怕一次的失败。

再加上对母亲的孝顺,失败一次,她就只能怪自己没用,因为长期的压力已经让她没有去战胜挫折的勇气了。

写在最后

大学生活本应该是美好的,杨元元不应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她应该把这份孝心放在学习上,用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困难,有一个好的心理环境,才能面对社会的残酷。

当孩子长大了,父母应该给孩子的是引导,而不是强加干涉,强迫孩子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选择,这样只能害了孩子。

最后就是父母应该给孩子空间,让他们健康成长,不要随时随地掌控孩子。在孩子还没有能力承担家庭重担的时候,父母应该要有自己生活的意识,让孩子没有压力去面对残酷的社会。

针对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探讨。

上海大学研究生宿舍(上海大学研究生宿舍真实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