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庄媛)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庄媛
选择的培训学校如果学习环境不好,就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就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由于学习效果不好,在面临考研时就无法发挥出正常状态。在选择培训学校时,一定要把学习环境看得很重,比如像校园环境,课堂环境,这些在选择前都要综合考虑进去,才能让自己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当中学习,才能学得更扎实,在面临考研时才能考出高分。 每一个英语辅导机构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要了解考研英语哪个机构好,就要看培训机构的课程情况了,每个考生的英语水平是不同的,英语水平不同如果分到一个班级。就会出现有的同学学的会,而有些则听不懂,因此课程的安排是相当重要的,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才能确保每一位考生都能享受到优势,通过专业的老师讲解,也能清楚的掌握一些自己以前不懂的知识,有助于自己考试。
当地时间5月24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线下峰会在东京结束。四国领导人讨论的议题不仅有俄乌局势、新冠疫情、地区安全与合作、气候变化等意料中的传统议题,会上宣布的《印太领海权意识伙伴关系》(IPMDA)倡议则首次将议题明确扩展到远洋渔业。
英国《金融时报》在峰会前就爆料称,这项倡议旨在利用卫星技术建立一个跟踪系统,追踪从印度洋、东南亚到南太平洋的“非法捕鱼”活动。《金融时报》在报道中称,美国官员在提及这项倡议时指责中国要对印太地区95%的“非法捕捞”活动负责。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副教授徐鹏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海之声表示,美国的这些“指控”纯属无稽之谈,目的只是为了污名化中国。
中国远洋捕捞占全球海洋捕捞总量不到1/40
徐鹏表示,自“十三五”以来,控制海洋捕捞总量和减船转产,就成为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的重心。根据2020年的数据,全球海洋渔业捕捞总量接近9000万吨,中国海洋捕捞总量约1200万吨,这其中属于远洋捕捞的仅230万吨左右,占全球海洋捕捞总量的比重仅约四十分之一。
实际上,为了更好地养护海洋渔业资源,中国从1999年开始就在黄渤海、东海、南海海域都实行全面的伏季休渔制度。2017年,中国开始实施减船转产措施。2020年,中国实际削减海洋捕捞渔船4万艘,全国海洋捕捞产量首次下降到1000万吨以下。而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在“十四五”期间,中国远洋渔业的目标依然稳定在230万吨左右。
徐鹏表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也是水产消费大国,要保障人们正常的水产品需求,中国靠的不是大肆增加海洋捕捞,而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目前,中国水产养殖业(海洋及淡水养殖)占渔业产量的80%,在“十四五”期间,这个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这个设有15个养殖舱的“巨无霸海上牧场”,将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优鱼种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3700吨。
过去四年向北部湾放流水产苗种超1.5亿尾
徐鹏指出,渔业资源本身具有流动的特性,在收缩捕捞的同时,中国更加重视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持续展开的渔业合作上。
目前,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签订了渔业合作协定,双方在渔业捕捞、水产技术交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养护和水产品贸易方面的合作都在不断加强。2017年以来,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的支持下,“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与养护”、“中国-东盟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项目相继启动,并产生积极效果。
5月18日,中越两国在北部湾海域同步开展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这也是双方联合开展的第四次增殖放流活动。此次双方分别在中国广西北海市和越南广宁省下龙市向北部湾放流黑鲷等鱼虾类苗种近6400万尾。
数据显示,四年来,中方累计向北部湾放流各类水产苗种超过1.5亿尾,增殖回捕率维持在5%以上的较高水平,资源恢复效果明显。
所有远洋渔船每小时报告船位信息
针对美国所谓的“非法捕捞”指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此前曾回应称,中方是负责任的渔业国家,对远洋渔船违规违法行为“零容忍”,在共同打击非法捕鱼和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徐鹏介绍,目前,中国已经与亚非拉美20多个国家签订了入渔协议,并加入了8个公海渔业组织,区域范围覆盖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极等。
为规范和监管远洋捕捞作业,中国自2001年开始派遣随船观察员,监督合规捕捞。2021年4月10日,中国首次派遣公海转载观察员,代表中国政府执行公海转载监督任务,重点打击非法捕捞活动。
中国对远洋渔船的监管措施之严格,也走在国际前列。所有的远洋渔船都需要安装渔船定位系统(VMS),而根据国际上的规定,每4个小时需自动报告船位信息,但中国自2019年开始,便要求将报告频率增加到1小时一次。
2020年以来,中国连续两年在西南大西洋、东太平洋等公海重点渔场,实行自主休渔措施。根据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的通知,今年我国将首次在印度洋北部公海海域试行自主休渔。自此,我国远洋渔业作业海域中,所有目前尚无国际区域性渔业组织管理的公海海域(或鱼种)均已纳入自主休渔范围。
徐鹏表示,这些举措都体现出中国一直在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治理、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活动,中国是负责任的渔业大国,美国的“莫须有”指责,不仅不利于全球渔业合作,只会加剧对抗,刻意挑起矛盾。
实际上,中国远洋捕捞的渔获中,在境外出售的量占捕捞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根据2019年的数据,当年远洋捕捞运回国内的总量为131.5万吨,在境外出售的总量为85.4万吨。
徐鹏表示,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是鱼类产品的消费大国,尽管其捕捞量在相对减少,但水产品的进口量却在不断增加。在消费不减的情况下,他们一边享用着既得利益,一边却大肆指责中国“非法捕捞”,这种行径,恰恰证明其伪善和别有用心。
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海之声”头条号,及时获得来自南海、海洋、东南亚的权威、有价值信息!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庄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