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原标题:华南师范大学:用数字化智能化培养卓越教师

“小球沿光滑斜坡下滑,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在广东广雅中学的教室里,华南师范大学(下称“华师”)物理学师范生刘涵给学生们讲解高一物理受力分析的知识点。一个学期的实习即将结束,刘涵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不小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师培养基石,关键在于办好师范教育。2018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师范”建设,提出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院校和师范类专业。

作为培养卓越教师的重镇,华师坚守教师教育底色,以“新师范”建设为抓手,围绕政府高校中小学深度协同、高水平学科学术与高水平教学学术相互支撑、本硕培养、学科知识输入与教学技能输出、职前职后培育等五个方面,着力打造五个“一体化”的“新师范”体系,努力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大国良师”。

建设“华南师大—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

进入学期末,华师大四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即将画上句号。跟刘涵一样,这学期,不少师范生来到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重点中小学,在教学一线补短板、长学识、强能力。

真实的课堂是最好的锻炼平台。华师牵头建设“华南师大—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以联盟为抓手,建设师范生实习基地,落实教师互聘,开展协同教研活动。目前,联盟吸引了180多所名优中小学加入,为师范生提供了量足质优的实践基地。

“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华师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教学法老师许桂清说,联盟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华师也通过高三教学研讨会、互派教师等形式,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师范生要想在教学一线尽快上手,离不开系统专业的师范教育支撑。“新师范”突出课堂内容、教学方式、课外实践的全方位创新。为此,华师构建了思政教育贯穿、通专结合、融创结合的课程与实践体系。师范生不仅学习通识、学科大类、专业领域、教师教育等多方面课程,还通过竞赛、见习、志愿服务等提高实践能力。

“大一访谈名师,汲取榜样力量;大二见习,观摩名师如何上课;大三微格教学训练,学会备好一堂课;大四实习,前往中小学实地锻炼。”许桂清介绍,本科四年分段式、层次性的教育实践培养,帮助师范生打牢站稳讲台的师范技能基本功。

“新师范”注重培育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华师推出“4+2”本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选拔规模覆盖12个师范专业。入选该计划的师范生,在大四时将进入广州6所名校实习,并提前接触研究生课程。

目前,刘涵已通过“4+2”培养计划保研至本校。“学校对师范生的培养非常到位,让我练就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刘涵说,“确定保研后,我更能沉下心来专注于教学研究,为将来真正走上讲台打下坚实基础。”

技术赋能,为师范生打造智能实训平台

“讲课过程中,要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增加互动……”在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的实训室里,华师教师教育学部新师范学院首席专家、教授赵萍耐心指导即将参加教学技能大赛的学生。

教学技能实训中心是华师师范生都会“打卡”的地方。在这里,师范生利用多媒体电脑、交互式大屏、全自动录像系统等设备,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开展远程教学观摩,不断打磨教学技能,提升专业能力。

新技术催生教育新模式,推动“新师范”乘势而上。近年来,华师加快各类数字化教学与试验平台建设,打造“七大数字平台”“五类智能场所”,赋能师范教育。

借助氧气传感器,学生在观察金属的氧化过程中,能感知到氧气的存在及其浓度变化……面对抽象的化学概念,华师化学学院教授钱扬义团队聚焦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技能和教研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化学实验活动中更直观地感知化学物质、理解反应原理。“‘新师范’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师范人才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制作符合当下学生特点的教具、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钱扬义说。

“‘新师范’是从内涵到方法手段的立体化创新。”华师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认为,培养面向未来数字化挑战的教师,不能仅靠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张嘴,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面向师范生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

胡小勇介绍,团队研发了面向师范生的智能实训关键技术系统,通过数据建模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训练时能自动生成分析报告,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板书技能等多维度评价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并给出改进建议,减轻教学法老师的辅导压力,提高培养质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近年来,华师积极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育人、“本硕博”培养一体化等“新师范”建设经验,21个本科师范生培养专业中,20个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师范生在各项师范类教学技能竞赛中表现亮眼。数据显示,华师2021届师范生就业率为93.7%,超九成从事教育行业,为推动基础教育发展注入华师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汪祥波(汪祥波)

责任编辑:小云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