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科技赋能文物保护 寻根筑梦信息报国
——南京邮电大学“重走战邮路”社会实践队走进河南博物院
南京邮电大学 袁绍博
为引领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明晰责任担当、争做时代新人,在喜迎二十大之际,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围绕“赓续红色血脉·矢志信息报国”主题,组建“重走战邮路”寻根筑梦实践队,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走访5省7市,寻访旧址、宣讲党史、采访记录与红色校史、通信发展史相关的动人故事。
其间,实践队走进河南博物院,探寻珍贵文物的前世今生,揭开现代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神秘面纱。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丁福利讲述了1937年河南博物院文物南迁的故事,在那个危机重重的年代,商震将军为不让中国文物落入敌手,急命手下官兵保护河南博物馆文物南迁,所幸没有让中原大地的瑰宝变成贪婪侵略者的战利品。正是在一代代文物工作者和爱国志士的保护下,文物才能在和平的今天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在谈到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时,丁福利副院长介绍,从河南博物院近年来文物“活化”与“破圈”的一系列“王炸”表现和形成的一次次冲击波来看,博物馆对于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提升,的确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力量。2021年春节,以复活河南博物院展厅里的一组音乐文物为由头而创作的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首度出圈, 一周内单个视频播放量便超过20亿,微博话题阅读量6.2亿,讨论量44.3万;2021年元宵节,河南卫视推出的“河南博物院元宵节奇妙夜”再度出圈,节目中的“唐宫小姐姐”充满好奇的夜游河南博物院,还穿越到郑、汴、洛三大古都,短短半小时的节目,当即收获了破亿观众的流量;2021年、2022年,河南博物院文创品“失传的国宝”考古盲盒在线下、线上连续火爆出圈,创下一个月内网上挖宝上亿人次、单款文创品年销售总量3000多万元,而且频频断货、一盒难求的全国文创新纪录……
河南博物院党委近些年来始终以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和“中原出彩”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抓手,不断提高站位、凝心聚力,紧紧围绕服务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的最前沿,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品牌战略,奋力探索和创新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的有效方式。其中河南博物院联袂200多家有关企业和高校打造了“文创智库平台”和“文创生态合作圈”,拉动社会文创产业发展和就业的数据呈连续翻番倍增的态势,多次引爆文创热点。在河南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实验室,研究员王璐博士详细讲解了现代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巨大力量,也使队员们感受到新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赓续血脉,继续献身文物保护的激情与热血。
河南博物院的走访引发了大学生们的思考,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已成为博物馆文化消费、文化共享的主力军,如何将通信技术运用到文创智库的联动当中,更好推动博物馆文物“活化”与“破圈”,引领文化消费,实现文化传承;如何将通信技术赋能文物的保护与展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实践队成员袁绍博表示,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学好专业通信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以史为鉴、以史励志,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将自己的青春之梦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南京邮电大学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为新中国邮电事业发展谱写了光辉一页。学校深植红色爱国基因,弘扬绿色战邮精神,发展蓝色信息特点。这次社会实践是一堂意义非凡的集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校史教育、通信知识科普于一体的思政大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应找准自身的责任与担当,把实践活动成效内化为理想信念和品德修为,转化为学习动力和爱国行动。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