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考研(18年考研人数)

18年考研,18年考研人数

新冠三年,许多企业不再苦苦挣扎,中小企业的老板把门一封,开始和员工一起找工作。即使大企业日子也不好过,降薪、裁员的事,都算不上新闻。

一边就业前景“恍恍惚惚”,一边毕业生人数“红红火火”。

今年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突破了1,000万,而去年还是909万人实惨,今年又破了记录。

高校毕业生新势力冲向市场,人才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很多人选择考研。

考研缩招

近日,国内部分高校陆续发布研究生招生简章,可以看出,部分学校在大幅度减少统招人数,尤以法学为甚,有学校法学考研缩招30人。

疫情之下,研究生的人数差不多增加一倍,许多教学资源跟不上,有高校教师表示今年缩招也有结构性调整的原因在内。

统计表明,研究生报名人数,从2021年的377万,到2022年的457万,到2023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很可能会突破500万,录取率也会降低到20%左右。

一句话叨叨:考研江湖内卷趋势明显,为上岸各出奇招。

逆向考研

主要指一些985、211的高校生考取“双非”高校研究生的情况,被形容为“向下考”的逆流,引起了诸多争议。

网友们各执一词,有了解的人觉得这是无奈之举,都是调剂的锅;有的人认为,考就是想给学历升级,有个研究生的“证明”就行,哪里好考就考哪里。当然,也有人反对,认为双非学校也有好的专业,为了专业去考研方为正道,考研不能唯名校论,逆向考研也只是个人选择罢了。

一句话叨叨:考研这支股的K线,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上下波动。

当然,考研江湖也不总是刀光剑影的战斗,也有好消息传过来。

教育部:研究生毕业标准或将有所放宽

想顺利毕业,要看“论文标准”的脸色,某些重点院校,还要考察学生在毕业前没有发表过期刊论文,条件不满足只能延毕。

为此,无数研究生“肝”上长了个人,经常在深夜emo,甚至患上肝论文ptsd。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不得将是否在学术期刊上发布过论文,作为授予学位的唯一标准。

论文不再成为研究生毕业的唯一标准,学生松了一口气,老师们也轻松很多。

一句话叨叨:研究生数量涨得太快,老师们也没有准备, 希望毕业标准放宽能加学校学生数量的“新陈代谢”。

中国人历来重视学习,但凡家里不是实在困难,孩子想要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多半会去满足。

这些来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学历的含金量不那么十足十,“求学”的潮水迅速从本科向研究生蔓延。

与此同时,社会上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增速,明显跟不上“潮流”。

一部分原因是,先进的岗位需要的人才更加专业化,普通大学教育出来的人才难以胜任。

一部分原因是,高校毕业生倾向于扎堆机会更多、选择更广的大城市,即使想回故乡,也不是想回就能回。除了大城市,很多地区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并不那么迫切,而且专业不对口,总不能大学四年毕业后回家啃老吧。

说起来,我们改革开放前,曾经有一段时间,城市里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能与日益增加的青年人数量匹配。

大概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上山下乡运动应运而生。如今,虽然背景不同,但就业率同样棘手,桌子上摊开差不多题面的试卷,要如何解答呢?

18年考研(18年考研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