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考研(文艺学考研难度) _考研网课免费资源
文艺学考研(文艺学考研难度) _考研网课免费资源
文艺学考研,文艺学考研难度
一、北大文艺学概况
文艺学即“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学科,与哲学、美学等学科多有交叉,理论性较强。我是跨专业的考生,本科期间就对文学与哲学感兴趣,又因文艺学在中文系内部并不属于热门专业,报考的基数相对较小,于是很快就确定将文艺学作为考研的方向。
北大文艺学近3年考研报录情况:
年份 |
政治 |
英语一 |
专业1 |
专业2 |
总分 |
拟录取 |
|
2022 |
考生1 |
73 |
80 |
134 |
113 |
400 |
是 |
考生2 |
77 |
72 |
135 |
99 |
383 |
是 |
|
复试分数线 |
55 |
55 |
90 |
90 |
370 |
||
2021 |
考生1 |
73 |
74 |
120 |
102 |
369 |
是 |
考生2 |
67 |
71 |
133 |
94 |
365 |
是 |
|
复试分数线 |
55 |
55 |
90 |
90 |
360 |
||
2020 |
考生1 |
69 |
71 |
139 |
111 |
390 |
是 |
考生2 |
65 |
74 |
134 |
99 |
372 |
是 |
|
考生3 |
73 |
79 |
120 |
97 |
369 |
是 |
|
考生4 |
66 |
78 |
131 |
91 |
366 |
*少数民族 |
|
考生5 |
65 |
67 |
130 |
101 |
363 |
*双学位 |
|
复试分数线 |
55 |
55 |
90 |
90 |
360 |
*表内数据均来自于北大研究生招生网与北大中文系网站的信息公示
研情分析:
首先看分数线。2022的考研分数线全面上涨,北大虽然是自划线,但也受到了影响。前两年复试线都是360,而今年涨了10分。再看录取人数。北大文艺学统招基本稳定在2人左右(2020年是特殊年,有扩招红利)。
只从上述数据来看的话,考试的难度是很大的,但横向对比北大中文系其它专业,也可以发现文艺学没有那种400+扎堆、总分连号的情况,换句话说,并没有那么卷。只要找对方向,认真复习,上岸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二、初试
(1)政治(满分100)
分数线稳定在55,历年录取的考生基本都在65~80的区间内。
我政治可以说是零基础,因为不想花额外的精力搜集信息,所以报了网课。从4月开始看视频,做选择题,然后11月开始跟背分析题材料,做市面上的主流套卷,整个过程不慌不忙,最后的结果也不错。
(2)英语一(满分100)
分数线稳定在55,历年录取的考生基本都在70~80的区间内。
我的英语基础尚可(四级600+、六级500+),复习期间主要是背单词和做真题,同时阅读外刊保持语感。11月开始每周两篇作文(一大一小),在熟用模板的基础上优化表达。整体花的时间或许比政治还少些。
(3)专业1:文艺学(满分150)
分数线稳定在90,历年录取的考生基本≥130。
在其它三门不拖后腿的情况下,拉分全靠文艺学,所以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应该放在这门课上,不但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解。
文艺学这门课的考核形式近几年变化较大,几乎一年一变,但向来没有异常刁钻和冷门的题目,我们是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的。
在7月之前,以输入为主,多看教材与论文。这个阶段在多不在精,尤其对跨考生来说,看得越多就越能建立起对这门课的感性认识,还有助于加深理解。比如,我第一遍看西方文论的时候简直一头雾水,而看了两三本不同的教材后,忽然发现自己就能看懂了。
理论的东西看累了就看点原著,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也可以看北大历年真题里经常出现的那几本经典。最好能在鉴赏式阅读的基础上,尝试以批评的眼光对文本进行更深的思考。
7~10月以精读北大的教材为主,除了把握重点理论外,还要去揣摩作者的写作结构和思路。同时,也要多看论文,包括但不限于教研室老师的文章、学界热点问题等,提炼它们的主要观点,顺便也学习下学术写作的规范。这个阶段有时间也可以做历年真题,写思路和自己的想法,不用按考试的规范去作答。
11~12月是最枯燥的时候,主要任务就是背知识点和做真题。这个阶段的真题要按考试的规范来,先分配好每部分的时间,然后掐表练习,不断优化自己的答题结构。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课答题纸是全空白,所以这个阶段的练习最好也在空白的纸张上进行,保持恰当的行距,维持卷面整洁。
(4)专业2:中外文学基础(小综合)
分数线稳定在90,历年录取的考生基本≥90。
小综合涵盖了三大文学史,范围极广,很难把握。一般简答和分析里只有一道是文学理论相关的,所以考文艺学的在专业2上往往都比较吃亏。我的建议是掌握重点以及历年考过的知识点,抓住简答和分析题的大分,保证自己能过线。
附:主要参考书目
专业1:
董学文《文学原理》
周兴陆《中国文论通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两卷本
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
专业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
钱理群、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两卷本
三、复试
北大一般会在3月公布分数线,并在两周后进行复试(近三年都是线上复试),时间隔得很近,所以最好在2月的时候就开始复习。
复习的内容其实和初试没有多大区别。需要刻意练习的就是口头表达能力,即如何在短时间内概括自己的观点,并清晰地给到老师。
另外,自我介绍也要认真写,尤其是跨考生。写的时候可以刻意留出一些“空白”,引导老师从这个角度对你提问。
复试是和教研室的老师面对面交流,就像企业招聘一样,主要看考生是否符合他们的“需求”,是不是有做学术研究的潜力等(此处可以换位思考一下),而不是这短短十几分钟里能把一道题答得多么完美。老师们人也都很好的,一道题实在答不出来也会换一个再问,不必太过紧张。
北大中文系的复试向来非常“自由”,从来不会提前公布考试内容。建议考生可以提前准备好中英文的自我介绍,以及一些简单的英文问答,有备无患
四、个人经验与建议
除了最后两个月的复习比较枯燥和痛苦以外,我考研的绝大多数时间还是比较快乐的,或许这就是文学考研的“特权”。无论是泛读还是精读,我都能感到我的认知与思考在不断地加深,感到自己在不断地成长,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加开阔,这样的体验是我人生的前二十多年从未有过的。
而我考研期间最大的问题或焦虑则来源于“睡眠”。我每天都要墨迹到1、2点才睡,睡不满8小时又完全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看到网上的考研人们5点在图书馆前排队背书,一天最多睡6个小时,每天坚持打卡,我开始焦虑。前半年的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在焦虑中度过的,不停看别人的自律方法论,逐个尝试,最后无不以失败告终。
后来,我逐渐与自己的不良作息和解了。不再去想“我应该几点睡、几点起”,而是困了就睡,睡够了自然醒。这样每天依然能保持4~6个小时的高效学习,且不至于透支自己的精力。最后一个月,我平均每天学习7~8个小时,每天放下笔的那一刻都觉得自己精疲力尽。
每天学了多少,学进去多少,不是靠番茄钟的总时长来计量的。如果早起会很困,学习效率低下,为什么不多睡一会呢?自己的学习状态只有自己最清楚,不要盲目以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学习之余,也要留一些时间与自己对话,考研同样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
祝各位23年的考研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考取理想的学校!
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
文艺学考研(文艺学考研难度)
文艺学考研(文艺学考研难度) _考研网课免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