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考研)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考研
  4考研培训辅导是选择线上还是选择线下好  师资的优质往往就是代表了品牌机构的优质。很多的品牌机构看起来不错,但是说到老师,却好像叫不出几个明星老师,而且很多老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新闻里面对于这些事件的报道也有不少。但是高途考研里面所有的老师都具有教师资格证,而且都是网上可以看得到的,可供所有的学员进行审核。这也是高途考研的大气!所以在沈阳考研培训班市场中,高途的师资是可靠的!

交叉学科怎么建?30余所“双一流”这样做

来源: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软科(ID:zuihaodaxue)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交叉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是近几年高教领域的大热词,频繁见诸政府和教育部的规划性文件。


2月8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发布,明确提出试点建设一批学科交叉中心;早在2020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已有布局:探索建立交叉学科发展特区,设立一批交叉学科中心,搭建交叉学科发展的国家级平台。政策连发,再次点明交叉学科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而交叉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如何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是重点,亦是难点。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几所锐意进取的头部高校和一家国际化的创新企业,在交叉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梦幻联动”,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范例——校企合作共建交叉学科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




交叉学科中心:顶尖高校这样建

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集思互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思未来)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所长,共建交叉学科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书记张执南教授,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颜盛先生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谢友柏教授、集思未来CEO沈聪先生、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朱磊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集思未来和来自国内多所“双一流”高校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本次签约揭牌并参与研讨。


图源:集思未来教育官方公众平台


本次活动也是围绕学科交叉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次研讨盛会,为高校如何建设学科交叉中心探索了新的路径,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尝试。


从全球范围的学术、科技创新与学科关系看,交叉学科往往是学科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重大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新的学科增长点甚至是新兴学科往往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形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越来越重视交叉学科建设,通过设立学部、书院等方式建立各种学科交叉研究中心。


以国内著名的C9高校联盟为例,2006年,北京大学创建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它是国内最早发展和设立交叉学科的机构之一,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运行,已初具成效;2011年,清华大学创建了交叉信息研究院;2018年,南京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以上案例大多是以高校为主牵头设立交叉学科研究院。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试点建设一批学科交叉中心,则释放出高校牵头的交叉学科研究院即将迈向更高台阶的信号。如何建设学科交叉中心,突破院校边界举众家之所长校企共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或许可提供新的思路,这也开启了高校在交叉学科建设中的2.0时代。


此次集思未来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交叉学科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属于崭新的交叉学科发展模式。双方结合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部署,充分调动高校和企业的优势,开展交叉学科创新设计思维、理论与方法研究,打造兼具国际影响力和中国特色的交叉学科创新设计研究中心,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与转移,支持合作双方创新设计思维、理论与方法成果的产出及应用,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从而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高校有人才、企业有资源。双方的合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拥有4个一级学科,其中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获评A+与A,有足够丰富的资源、足够开明的思想、足够优秀的学生来实践创新设计的理论与人才培养的方法。同时,集思未来具备优质国际化高层次资源和国际化共享平台。在此背景下成立的交叉学科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将依托双方的海内外顶尖名师资源,共同开展交叉学科课题研究,尤其是工科交叉学科,譬如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交叉融合学科建设;建立首个工科国内访学与交流平台,赋能国家新工科交叉学科建设。


“双一流”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群体。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世界优秀学生的向往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全球顶尖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前沿科学探索、重大科技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原创地。高校能够拓展思维,结识有理想、有情怀、有水平的创新型民营企业投入到交叉学科培养设计这一学术改革的最前沿,以广阔的视野、积极的行动去整合优势资源,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范式。期待上海交通大学-集思未来交叉学科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的朋友圈出现更多院校的名字,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事业中共同谱写新的篇章。




创新人才培养:教给学生最核心的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本职所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高校从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出发,倒逼现有教育教学改革。因此,除了建立基于校企联合的新型交叉学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外,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共建项目,探索在地国际化教育被各大“双一流”高校采用。


目前,集思未来所提倡的研究导向性项目制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与设计开发的配套课程和项目已进入多所“双一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成为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一部分。


2021年5月,集思未来与兰州大学共建兰州大学-集思学院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双方将在科教融合、合成生物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譬如,集思未来每年为兰州大学生物专业学生提供不少于两个“海外名校导师科研项目”项目名额及全额奖学金等在内的多项合作,丰富兰州大学学子的学习体验,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


图源: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


集思未来以优质海外团队的本土化去助力高校着力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上初心不改。


2021年,集思未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导论等国内外教授共同授课的交叉学科课堂走进华南理工大学,双方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聚焦交叉学科课堂建设;集思未来的国际化研究导向型课程走进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集思未来的“临床医学综合课题:临床思维培养及学术论文写作方法探究”课程走进吉林大学;集思未来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在地国际化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课题 ”… 截止2022年,集思未来已与国内百所高校建立或达成合作关系,期待与更多高校沟通交流关于交叉学科及国际化人才培养主题。


在过去,传统的高等教育课堂给学生灌输知识就好比“授人以鱼”,知识的运用能力缺乏可持续性,容易被局限于特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转换,知识便失效;现在,高等教育有了国家大量的资源政策投入,有了集思未来这样具有丰沛资源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体系革新就是要“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取食”。


以交叉学科建设为基础,基于产学研融合,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手段的改革,探索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将有更多的“集思未来”与高校携手行动。




不破不立,不立不破。在学科为王的“双一流”建设方向下,在学科交叉的创新时代背景下,部分高校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打开思路,大胆突破,调动优势图发展,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不失为一条好路子。集思未来与多所“双一流”高校的合作,或许可以给国内高校一个新的参考范例。校企合作,大有可为!



[1]集思未来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集思未来交叉学科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https://mp.weixin.qq.com/s/kYezsHdb4zYBLaEXVWsM3Q

[2]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简介
http://www.aais.pku.edu.cn/about/show.php?id=102
[3]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所. 学院概况
https://iiis.tsinghua.edu.cn/about/#jy1
[4]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院况概览
https://ai.nju.edu.cn/18402/list.htm
[5]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集思学院合成生物学创新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http://lifesc.lzu.edu.cn/fh/202106/6502.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