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页)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页
以南京考研培训班排行榜为例,不同的榜单制作者对于机构的排名不同,且部分制作者所给出的排名之中,既有一些知名的大机构,也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机构,所以让很多考研学生都摸不着头脑。实际上所谓的排行榜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商业化的炒作手段,未必真正是考研学生或者是专家进行考察之后排列出的榜单。所以这类榜单只能够作为一种参照,比如说了解一下目前的考研培训班有哪些机构,或者是简单了解一下目前人气较高的机构都有哪些,但这些都不能够作为大家选择的最终标准,所以榜单可以相信,但只能作为参照,并且不应当是决定性的参照因素。 考研难度在不断加大,对于考生来说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选择专业的机构进行全面提升,很多考生希望选择一家性价比的机构。mba考研辅导多少钱需要提前了解,要做好相关攻略,可以选择既专业又性价比高的机构,可以使自己的考研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优质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全面突破,可以使自己的考研快速的走向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考研的队伍中,市面上的考研机构在不断的出现,考生需要有一定的选择攻略。
考情分析系列来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会整理国内各大院校的新传博士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申请考核条件、复试比例、复试办法、博导介绍等内容,同时心传考博也会持续关注2023的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今天,是南京大学专场哦!
#
阅 读 索 引
1.招生人数
2.报考条件
3.申请材料
4.申请流程
5.考核
6.录取
7.博导介绍
招生人数
2022年:25人
2021年:23人
2020年:20人
报考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毕业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或硕士毕业人员;持国(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者,入学报道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4.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5. 申请者英语水平原则上达到以下条件之一:CET-4或CET-6≥426分或IELTS≥6.0或TOEFL≥85 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文国际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
6. 硕博连读的报考条件为本院具备硕博连读推荐资格的在读硕士生,硕博连读考生通过学院考核获得硕博连读资格后,参加硕博连读网上报名,直接进入复试环节。
7. 有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须分别密封并由推荐专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
8.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援疆博士师资计划”等教育部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符合教育部公布的各专项计划的报考条件和要求。
9. 报考者报名时应确认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如不符合报考条件,学校将取消考生的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入学资格,相关后果由报考者本人承担。
申请材料
1. “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一份(从博士报名网站上下载打印)。注意:请在此表第一页右上角书写个人手机号码和常用电子邮箱。
2. 硕士生课程成绩单原件一份(复印件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
3. 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正反面复印)。
4. 提交学术成果代表作1篇(仅需提供1篇代表作复印件完整版本,并在复印件上标注“代表作”字样并本人签名,请勿多提交),另须填写科研成果清单。(科研成果清单见附件,请使用word版本,清单上本人须签字,科研成果清单填写最多不超过3项并须确保真实,科研成果清单备注栏中标注“代表作”和成果级别),如有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或其他可以证明考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材料,最多请提供2项。
5.已获硕士学位申请者须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6.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
7.外语水平成绩证明扫描件一份,考试时提供原件。
8.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各一份(请注明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以及学制),考试时提供原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供由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盖章的《应届毕业硕士生证明》原件(请注明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以及学制)。
9.在国(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硕士或博士《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正在国(境)外就读的考生,须提供国(境)外就读高校的成绩证明复印件。
10.申请学科或相近学科的两名正高职称专家推荐信(可以打印,但落款必须是专家的亲笔签字)。
申请流程
1.考生在报名前请务必仔细阅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页公布的当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招生目录以及本实施细则。
2.申请人登录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页(http:// grawww.nju.edu.cn)查询博士生网上报名通知,并在指定博士网报系统进行网上实名申请(报名时间参看研究生院主页相关通知),并交纳报名考试费。报名交费后,生成“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
3.下载打印本人《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最后一页须由考生本人签字),与其他个人材料一并用夹子夹好(可供单页抽出检阅,不要装订成册),请务必按照“申请材料”所列材料清单顺利夹好相关材料。并寄送到新闻传播学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新闻传播学院205,李老师,电话:025-89686206,邮编:210023)。请在快递封面注明“新闻传播学院‘申请―考核制’材料”,同时请将材料1-10的电子版(扫描版)打包发送至nju011@126.com(邮件请以“姓名+博士申请材料”命名)。
特别提醒:如因考生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寄达报名材料而导致无法参加院系考核,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材料接收截止一周左右在学院网站上公布所有提交材料的考生名单,请自行查看,不用电话咨询。申请材料一概不予退还,如有需要,相关材料寄送前请做好备份。
考核
1.材料审核。满分100分。
由本专业组织导师组审核考生专业水平,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审核考生报考资格。
院招生领导小组制定审核细则,对考生学历、成绩、科研成果、外语水平等相关因素提出具体要求,导师组根据细则要求给考生打分,选出最终参加考试的考生。
说明:
(1)凡在申请材料中提供不实信息的考生,一经查实,不予录取;如已入学,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2)凡是材料审核未通过的考生不得进入最后的考试环节。
(3)材料审核成绩不计入最后的考试环节。
2. 考试。满分300分。
(1)笔试。由新闻传播学院组织,闭卷考试。满分200分
考试科目:新闻传播学理论与方法:100分。
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100分。
(2)面试。英语口语测试与研究计划答辩。由相关导师(不少于5位副教授职称及以上专家)参加,听取考生的研究计划答辩并进行英语口语测试,满分100分。
(3)笔试或面试的分数低于总分的60%者不予录取。考生的最终成绩由笔试、面试成绩相加,根据排名择优录取。
(4)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特别是申请者的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情况。
录取
1. 综合考生全部考核结果,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及候补名单,并经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通过后,上报研究生院,全部考生根据报考导师,按照最终成绩高低分别排序,按序依次录取。如需递补,须取得报考导师同意,导师不愿递补或递补生源用完后,空出的名额由学院统一调配。
2.研究生院审核通过后,网上公示拟录取博士生名单,经体检、思想品德考核、调档等流程后,向拟录取新生发录取通知书。
3.每位博导每年最多招收1名定向就业博士生(不含教育部专项招生计划和非全日制博士专业学位)。
博导介绍
杜骏飞 教授
研究方向:互联网传播、新闻理论、传播与中国问题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网络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实践与范式研究”(20AZD062)
2. 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网络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实践与范式研究”(20AZD062)
近期论文:
1. 公正传播论(1):新闻人本主义的兴起
2. 公正传播论(2):交往社会的来临
3. 公正传播论(3):价值算法的使命
4. 元宇宙与“数字人类世”的来临
5. “未托邦”:元宇宙与Web3的思想笔记
郑欣 教授
研究方向:传播社会学、乡村传播学、青年文化、应用传播研究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智能手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20BXW126)
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播学视野下的青少年网络语言生活方式研究(14AZD083)
近期论文:
1. 社交茧房:智能手机与留守儿童社会交往研究
2. 走出内眷化:基于学科影响、边界与范式的反思和探索——以农民工议题的传播学研究为例
3. 软性话语抗争:青少年公共参与中的网络语言使用研究
丁和根 教授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媒介经济与管理、传播符号学
科研项目: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运营路径研究”(19WTD004)
近期论文:
1. 非常态困境中的“新华现象”密码解析
2. 媒体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角色与维度
3. 我国传媒产业关联及其演化趋势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
4. 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理论向度、现实挑战与操作策略
胡翼青 教授
研究方向: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媒介社会学
近期论文:
1. 媒介的呈现性与物质性:当下媒介化研究的两元取向
2. 人是媒介的延伸
3. 重新理解媒介:论界面、内容、物质的三位一体
4. 作为媒介性的具身性:对具身关系的再认识
5. 作为媒介性的可见性:对可见性问题的本体论探讨
陈堂发 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法治、新闻伦理、传媒与公共政策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15ZDB144)
近期论文:
1. 论私法范畴的媒体权利——基于《民法典·人格权编》相关条款
2. 突发危机事件中谣言追责的理性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支撑的讨论
张红军 教授
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影视艺术、广播电视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20AXW005)
近期论文:
1. 加速与离散:数字时代的广播生态考察——基于时间的视角
2. “故事世界”构想下的电视剧生产和跨媒体转型
3. 主流专题片融媒体传播的策略与路径——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例
4. 融媒体时代传媒从业者的职业能力重塑
卜宇 教授
研究方向:主流媒体发展策略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科研项目:
1.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项目“区域性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互联网生态下融合传播的博弈与趋势”(GD2042)
近期论文:
1. 新闻报道要有“扮相”意识
2. 十问:媒体融合传播的实践策略
3. 主题性文化内容产品的缺失与再造
周凯 教授
研究方向:文旅产业与影视传媒、创意科技与文化艺术、产业经济与规划设计、资本市场与品牌广告
科研项目:
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艺术精神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传承发展研究”(16JZDH030)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昆曲协同创新保护传承模式研究”(16BGL215)
近期论文:
1. 仪式观视阈下非遗旅游文化传播的功能与路径
2. 数字文化消费中的沉浸式传播研究——以数字化博物馆为例
赵曙光 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经济与社会治理、计算传播与数据挖掘
科研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基地专项课题“传统媒体融合传播效果大数据评估研究”(16JJD002)
近期论文:
1. 数字传播治理与新闻媒体的责任
2. 开放性、多样性与独立性:传播学跨学科属性的世纪嬗变——基于1928-2018年的SSCI文献计量分析
3. 以媒体融合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4. 大数据: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追溯与质疑
周海燕 教授
研究方向:大众媒体与集体记忆研究、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民族认同感的两岸媒体抗日集体记忆话语研究”(16BXW007)
近期论文:
1. “新闻真实”在中国的意义旅行
2. 作为媒介的记忆,与作为记忆的媒介
3. 个体经验如何进入“大写的历史”:口述史研究的效度及其分析框架
4. 非虚构:彰显主体性的真实
5. 史料、社会建构与行动:口述历史的三重理论向度
夏倩芳 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社会学、新闻理论从、媒介规制
科研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16JJD860003)
近期论文:
1. 网络圈子影响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吗?——基于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分析
2. 从群体极化到公众极化:极化研究的进路与转向
朱丽丽 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文化研究、青年亚文化研究、粉丝文化研究、影视研究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青少年网络舆情的大数据预警体系与引导机制研究”(20&ZD012)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社交网络的青年群体日常社会—文化实践研究”(14BXW043)
近期论文:
1. “弹性”的毛细管作用:中国粉丝权力网络的博弈与变迁
2. 界面历史主义:历史剧粉丝的养成与驯化
3. 数字时代的破圈:粉丝文化研究为何热度不减
4. 移动与划界:青少年手机使用中的数字自我实现
5. 不容青史尽成灰——评丁帆《先生素描》
潘祥辉 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制度分析、跨文化比较传播研究、传播考古学、政治传播学
科研项目:
1. 国家广电总局项目“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的成效与问题研究”(GD2025)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播学视角下儒家经典的‘经典化’过程研究”(21BXW095)
3. 教育部2020年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旌表门闾:中国古代的国家奖励与社会教化研究”(20YJA860008)
近期论文:
1. 疫情期间我国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的传播效能研究
2. 使于四方:先秦“行人”的媒介属性及传播功能
3. 盖棺定论:作为一种本土传播机制的谥号及其政治功能
4. 无名者”的出场:短视频媒介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5. “潜夫”之论:东汉王符的政治传播思想研究
王辰瑶 教授
研究方向:新闻基础理论、新闻话语与叙事、媒介与社会
科研项目: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媒体新闻生态系统创新研究”(20XWA001)
近期论文:
1. 真而有信:新闻真实的关系实践与数字时代的公众信任
2. 双重挑战下的都市新闻业:“媒介化风险”与“消逝的地方”
3. 2021年全球新闻创新报告
4. 站在新起点上的新闻创新研究
5. 新闻,新问:如何超越传统新闻学的“职业”取向?
王成军 副教授
研究方向:计算传播、信息扩散、注意力流动、计算叙事、互联网数据挖掘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计算传播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19ZDA324)
近期论文:
1. 反思计算社会科学的逻辑:基于拉图尔的“计算中心”概念
2. 寻找公众注意力爆发的起源:以YouTube视频扩散为例
封钰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艺术传播理论、佛教艺术、广告设计、景观设计、雕塑设计、公共艺术、多媒体艺术研究
科研项目: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近现代美术学科史研究”(20JHQ063)
近期论文:
1. 吴夔,不该遗忘的贵阳木运推手、新国画的探索者
2. 对李可染国画革新研究的考察与分析
3. 现代媒介与传统艺术创新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