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考研(西北大学考研难度大吗)

西北大学考研,西北大学考研难度大吗

2022年8月7日至14日,艺术学院【太原“遗产‘非遗’”调研小组】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太原文化遗产探寻之旅,深入调研太原市旅游资源,切实感受太原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学习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关系。

(图为调研小组所制作的宣传海报)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

在实践开始前,调研小组为了实践调研的顺利开展,对于太原市相关文旅发展新模式以及太原文旅发展近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制作了实践调研整体安排以及调研问卷。

【走进考古博物馆,穿越时空看发展】

8月7日,调研小组来到山西考古博物馆调研“古山西”特色和文化内涵,山西考古博物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文庙古建筑建成,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利用考古出土文物、与社会共享考古研究成果的对外开放场馆。

参观过程中,调研小组了解到,馆内现有藏品5万余件,博物馆致力于传播考古知识,共享文化遗产,展现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的山西风采,讲好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中的山西故事。调研小组在参观时恰逢《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正在展出,交流过程中,调研小组了解到本项展览主要选取了2016-2020年出土文物387件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和直观简洁的陈展方式,呈现考古学的新认知,让观众近距离了解考古和考古工作者。近距离呈现行走在冷暖之间的考古情怀,揭示考古人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坚定学术精神。

调研小组总结发现山西考古博物馆结合线上线下多渠道的方式集收藏、整理、展示、研究、教学等为一体,在加大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转化传播力度的同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山西文化新高地。利用优秀文化资源为依托举办各具特色的主题展览,在弘扬优秀文化的同时打造山西文旅品牌,不断提升文旅服务质量,提高文旅消费水平;同时调研小组发现博物馆内客流量较小,可见博物馆还需不断挖掘创新,以更加新颖的姿态将独具特色的山西文旅品牌带到更多的大众面前。

【走近双塔寺,打造美丽太原靓丽名片】

8月10日,调研小组来到永祚寺,“永祚”一词出自《诗经》,有永远流传、万世不竭之意,民间俗称双塔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大部分建筑为明代建筑。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太原的八景之一,为太原的标志。姚奠中老先生在《永祚双塔四百周年记》这样描写“行旅远来,遥见塔影,即知太原将至;公私外出,回首塔身,渐远渐没,难尽依依之怀”。

在参观过程中调研小组了解到围绕双塔寺建设有双塔寺博物馆、双塔寺公园、双塔寺烈士陵园一系列的文化教育基地,为建设发展全方位的文化旅游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双塔寺博物馆内有多个艺术展厅,开展王羲之书法展等文化展览,调研小组还了解到双塔寺烈士陵园是太原市文化历史教育基地之一,沉甸深厚的文化资源为双塔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实践队员合影)

(实践队员研究书法作品)

在参观交流过程中,调研小组了解到寺内旅游资源丰富,寺内的大雄宝殿、禅堂、客堂、三圣阁等均为明代无梁砖结构建筑的代表,据说是全国唯一全部采用砖仿木无梁建筑组成的寺院。所有古建不用一木,均为砖砌,工匠们用青砖雕刻出装饰构件,还在上面精心刻出卷草纹,使整个建筑与雕琢融为一体,三圣阁殿顶部的砖雕藻井是双塔寺砖雕艺术和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从建筑到雕刻所有的细节让小组成员们深刻感知到匠人们的聪明才智和敬业精神。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履践致远】

8月11日调研小组来到太原市蒙山大佛景区调研学习,蒙山大佛景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公里处,是太原市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个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区。景区内自然风光旖旎优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文物众多且独具特色,具有很大的文旅产业开发潜力和价值。

参观交流中,调研小组了解到,蒙山大佛景区有世界上现存的开凿年代最早、高度仅低于乐山大佛8米的巨型摩崖石刻—蒙山大佛,有我国古代声名显赫的皇家寺院—被誉为“并州第一古刹”的开化寺,有目前全国仅存的十处花塔之一—释迦如来舍利塔(连理塔),有我国现存最早最完美的铁佛像—释迦三尊;其背后蕴藏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厚,但由同时存在景区优化力度有待提升,知名度较小,品牌ip效应较弱,景区宣传力度仍有进步空间等情况存在。

【科创助力,再现石窟风采】

随后,调研小组来到了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山,以精美的石刻艺术闻名于世。上世纪 20 年代,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盗凿,同时,窟区岩体受风雨侵蚀,产生裂隙,造像不断被风化,损害较为严重,但在山西省文旅局及各方通力合作下,在2014 年,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已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

在交流中,调研小组了解到,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历时8年,修复团队走访海外近30座博物馆,采集到108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完成了 11 座主要洞窟的数字复原;2021年,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回归故土,成为第一件回归天龙山原属地的流失海外文物。2019年举办的“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在国内外展出,同步推出线上展,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让复原成果惠及更多人。

在参观中,调研小组同学观察到,博物馆利用 3D 打印技术,将佛首所在的原始石窟进行同比例还原;同时,以巨幅多媒体高清影片、数字交互体验系统等形式,将石窟本体与被盗造像“合体”,让石窟文化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游客眼前,不仅将石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同时也为天龙山石窟景区的发展优化注入动力。

此次参观调研给调研小组的同学们带来巨大收获。据介绍,目前,博物馆正在对 29 座洞窟、近 500 尊造像以及附属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工作,预计年底完成,届时将建成天龙山石窟文物全息数字档案。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张君平曾表示“这些资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文物保护和 展示工作,我们还计划开发针对 25 座洞窟的 AR 小程序,优化游览体验。”

(图为数字展厅以及实践队员国宝回归特展合影)

【探索晋祠风韵,科创赋能文旅共进】

8月14日,调研小组的成员来到了晋祠,有人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晋祠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调研小组同学了解到为进一步宣传展示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晋祠博物馆开展了以“文物融入生活 展现时代风采”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包括:“晋祠风韵”馆区主题宣传活动、“文物融入生活 展现时代风采”主题文艺汇演、“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中华文明起源的黄河故事”主题活动、“博物馆里的国宝碑刻”线上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在践行时代共进人民共享的理念同时,将晋祠特色文化与主题旅游相结合,是坚实发展文旅产业,提高文旅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图为晋祠主要古建筑)

在交流中,调研小组还了解到,太原市文物局已经完成了晋祠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建设,在数字化平台中,人们可以观赏到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不仅如此,晋祠博物馆还开发了以晋祠文化为依托的文创产品,相较于其他文旅景区,晋祠更好的将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利用文化延续为文旅转型提供指导,借助旅游发展为文化再生提供保障,为其他正在向文化旅游转型中的景区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接续奋斗,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学习到近年来,山西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深度开发文旅产品,着力打造山西品牌,点亮忻州古城、太原古县城等消费新热点,搭建“康养山西·夏养山西”等特色康养产业平台,策划推广“游山西·读历史”“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等优秀文旅品牌宣传活动,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交出一份漂亮的“山西答卷”。

学校:西北大学

作者:程旭 雷文怡

图源信息:太原“遗产’非遗’”调研小组

西北大学考研(西北大学考研难度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