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考研(22年考研时间)
22年考研,22年考研时间
随着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以及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本科生在毕业后的选择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在19年以前,应届生普遍更倾向于在私有企业“发光发热”,寻找人生的价值以及事业的高峰,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同学却走上了考研的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从考研意向调查报告中显示,在457万报考人员中,近六成都是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而“参赛”,并且学生在选择目标院校时往往更为理性,已经不再纠结于985、211高校,这点从双非院校报考热度上涨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虽说不少同学已经将“上岸”设定为考研的首要目标,可从今年的形势上来看,考研党想要达成心愿的难度并不小。
2022年考研上岸难度增加
为什么说22年考研难度提升了呢?这主要还是跟竞争人数增加,以及“成绩内卷”导致国家线分数飙升有关。
众所周知,考研属于人才选拔性质的考试,每年录取人数都是各高校根据自身教学接受能力而定的。
为了保证“研究生”身份的含金量,即便每年参与考研的人数都在上涨,可最终能被录取的学生依然有限。
换而言之,在招生人数提前确定的情况下,同学们盲目加入就是在增加“分母”的数值,只会让竞争更为激烈。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明明各大院校都在扩招,难道一点效果都没有吗?”
事实上,从公报的数据上来看,2021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了117.1万,较2020年增长了6.42%,考虑到庞大的参考基数,高校确实已经很努力了。
然而这样的数据却远远赶不上报考率增加的速度,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2022年报考人数达到了457万人的情况下,才会有学者预测今年将会有300万左右的同学落榜。
另外,国家线的飞涨也使得部分同学的考研梦破碎。按照考研的招录要求,考生只有成绩达到国家线或院校自主划线,才有机会进入下一轮复试。
可在3月中旬发布的考研国家线却给予了同学们沉重的一击,尤其是教育学、艺术类、经济学、文学较去年均增长10分以上。
这就意味着原本还有机会调剂的考生要么选择来年再战,要么收拾心情准备工作,而报考985、211、双一流的考生没有400分,恐怕也难以上岸。
不过,摆在学生眼前的不仅是国家线分数上涨,还有2大因素同样在阻碍着大家成功的脚步。
除了国家线涨幅明显以外,还有2大“拦路虎”阻止同学们顺利上岸
▶线上复试并不轻松
按照以往的规定,在考研复试阶段,考生只要根据学校的要求按时进入考场即可参加,然而受到疫情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可能再次启用线上复试的形式进行审查。
这就需要同学们除了提前掌握好复试的技巧外,还得准备好两台以上的摄像设备,在规定时间段保证环境整洁、安静,避免受外界因素影响造成信号、声画传输失误,进而影响最终成绩。
▶推免生占比日益提高也使得同学陷入“考研苦战”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推免生综合实力高、科研能力强,是研究生阶段的“优质学苗”,但在考研党眼中,他们就是与自己“抢饭碗”的主要对象。
这是因为推免生虽然不参与研究生统考,可依然占据总体招生名额,与考研生处于“此消彼长”的关系。
所以高校不约而同地提高保研生的占比,难免就会压缩正常考研生的生存空间,上岸难度自然也就更高了。
考研的是场“持久战”,只有实力强劲又坚定的选手才能攀上高峰
或许很多大一、大二的同学,看到如此激烈的竞争场面会萌生退意。但笔者想说的是,考研本身就是一场难度不亚于高考的人才选拔考试,只有实力突出,并且对自己认知明确的选手,才有机会在这场比赛中拿到名次。
所以建议同学们在确定考研之前,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内心,是一时兴起、跟风报考,还是真的想要借助考试在专业内进行深耕。
如果是前者,那么大家抱着三分钟热度,不仅是在浪费时间与金钱,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最后只能给别人“做嫁衣”。
相反,如果大家是目标明确的后者,那么就要奋力向前,根据高校给予的参考书目进行系统性的复习,中途出现问题,也可以提前联系院校的学长学姐,这样做足完全的准备后,再用尽全力予以一搏,才有可能收获美妙的“果实”。
22年考研(22年考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