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官网)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官网

王淑贵河南文艺出版社

在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诞生了不少对后世子孙起着巨大精神影响的历史伟人,岳飞就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位。岳飞“尽忠报国”的精神,以及他的高风亮节,不仅表率于宋代,也激励着后世。

从南宋以来,岳飞英勇抗金的事迹以话本等形式广为流传,比如由清人钱彩编次的《说岳全传》等。近年来,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又有一些人扒出《宋史》中污蔑岳飞的史料,宣传什么岳飞是军阀,不得不杀;什么岳飞骄横无礼、不懂政治等论调,涂黑抹杀岳飞形象。

以上这两种认知,都与真实的岳飞形象相差甚远。

王曾瑜先生师从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宋史研究泰斗邓广铭先生,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专业从事宋辽金史研究。他所著的

《尽忠报国:岳飞新传》

与邓广铭先生的

《岳飞传》

一起,被史学界誉为

研究岳飞的不可绕开的扛鼎之作。

在书中,王先生用翔实、准确的史料,参证多种史料,针对疑点、难点,辨别真伪,匡正谬误,以绵密的叙事,扎实的史料,寓深情藏褒贬,

真实再现岳飞的“三十功名”与“八千里路”,为后人还原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岳飞形象。

王先生治学十分严谨。他认为,宋朝以后关于岳飞的记载不能算第一手资料,明清演义小说、记载中已经掺有许多虚构的成分,而在宋朝官史中,自岳飞遇害后,宋高宗和秦桧大肆修改正史记载,秦桧的养子秦熺及其同伙也承担此项工作。

他们污蔑岳飞骄横无理,居功自傲;有关岳飞历史活动的记载,被改得面目全非,还添加了大量岳飞的“罪证”材料,妄图将岳飞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秦桧塑造成南宋“中兴”名相。

后来给岳飞平反时,虽然几乎人人都知道岳飞和岳家军在抗金等活动中的重大贡献,但是官史中却很少记载,反而有不少岳飞“飞扬跋扈”“蓄意谋反”的史料。

南宋刘松年之《中兴四将图》局部

岳飞的孙子岳珂走访当时尚存的当事人,利用口述实录的方式,先后编撰了《鄂国金佗稡编》和《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成为现存最重要、最详尽的记录岳飞事迹的史籍,应该是比较真实靠谱的了。

但是王曾瑜先生发现其中也有错误的记载。

史料记载中的岳飞事迹如此零碎,充满了恶意的抹杀、污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宋史研究专家,王先生需要认真地甄别各种材料。他20世纪80年代在社科院研究所时非常勤奋,每日到附近的图书馆搜集资料,整理了大量的笔记。

王曾瑜先生对宋代史料的研究有多充分?仅看文献参考资料就可以知道。

他真正是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将一点点的碎片拼接、比对、甄别,还原出一个波澜壮阔的巨幅时代画卷,勾勒出那个时代的样貌,最大可能地还原了岳飞充满英雄色彩而悲壮的人生。

他反对以论代史的治学方法,认为那是治学之大忌。

板凳要坐十年冷,《尽忠报国:岳飞新传》这本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如今,已经修订了数次。王先生治学特别严谨,只要发现有一处谬误,立即在自己的电子稿上更正,力求一个新的完善的版本。他曾感慨,想求一个没有谬误的版本真是太难。他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确是史学界的楷模。

史学家眼中的岳飞是什么样的呢?

邓广铭先生认为,岳飞的性格可归纳为单纯、质直、坚定、强项。王曾瑜先生则从军事史的角度认为,作为一位军事天才,岳飞反对防守、主张进攻的方针,仁严兼济的治军实践,连接河朔的策略以及以人为本的军事观,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四项重要贡献。

联金伐辽之后,金军看透了宋朝的空虚,随即挥戈南下,掳去徽钦二帝,大肆屠杀平民。为保家卫国,岳飞三次从军,四次北伐。他作战大胆细心,善于动脑,具有远见卓识。宗泽、李纲等人对他十分赏识,认为他具有古代名将才有的特质。岳飞擅长领兵,纪律严明,而又仁心爱物,善待俘虏,他麾下几千人的兵马迅速扩充到十万大军。金军面对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只得哀叹: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王先生认为,岳飞的才能、品格和风骨堪称中国古代武将的典范,其爱国主义思想的精髓是祖国至上。岳飞的一生,正如宋朝诗人刘过诗中所说,“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他像一颗耀眼的彗星,照亮了阴霾密布、令人屈辱的南宋天空。

这本书以严谨扎实的史料,纠正了关于岳飞的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在被秦桧等人篡改的史书的谬误影响下,认为岳飞是军阀,不懂政治;一种是受到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影响,将岳飞塑造为一个愚忠的形象。王先生认为,这两种认知都与真实的岳飞形象相差甚远。

如果深入分析宋高宗在岳飞冤案中的作用,会发现,岳飞绝非“愚忠”。岳飞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无论是对宋高宗,还是对秦桧等宰执的错误决策,都敢于直言不讳地提出反对的观点。

如果岳飞真的“愚忠”,叫干啥就干啥,他绝对不会落个“全忠全义不全尸”的悲壮结局。岳飞与宋高宗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岳飞在平定内乱时表现出的军事才能,令宋高宗大加赞赏。然而及至给予金军重创时期,宋高宗却一反常态,一方面行赏称颂,一方面暗中防范。为什么常胜将军岳飞越来越成为他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要想准确合理地回答这个问题,本书认为要从多方面考量。

北宋立国后,鉴于唐末、五代武人专横的局面,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就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时刻防范武将势力的膨胀。岳飞冤案要放在当时宋朝“崇文抑武”的政治制度和祖宗家法这样一个政治背景下考量,同时也与两宋以来的主和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是分不开的。

在战场上,岳飞知己知彼,能精准把握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在生活中,他单纯倔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屑于去迎合宋高宗的小心思。政治、社会、文化及个性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酿成了这场千古悲剧。

王先生认为,要想准确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需要全方位地考察整个宋史,考证各种史料。严谨、客观、尊重史实的态度,才是治史的基本态度,不妄想,不揣测,不因个人对历史的偏见而影响对历史人物的定性。

王先生的《尽忠报国:岳飞新传》经过数次修订,此为最新版,可以说是作者数十年来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的成果。

作者通过扎实绵密的史料,尽可能详细地叙述岳飞的一生,还原历史背景,剖析悲剧形成的原因。

另外,书稿所附的岳飞年表、部将和幕僚简介等史料,让这部关于岳飞的传记更有条理,更为充实完善。

注:本文原刊发于2022年8月4日《河南青年时报》,作者系河南文艺出版社历史文化编辑部编辑王淑贵。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