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考研(产品设计考研学校推荐)
产品设计考研,产品设计考研学校推荐
“隔离险”也“卷”起来了?部分保司推出非自费隔离、居家隔离、次密接隔离可赔条款丨南财保险测评“隔离险”获赔没那么容易?非自费、次密接、居家隔离均有可能拒赔|南财保险测评
南方财经全媒体 孙诗卉 上海报道,隔离险,热度不减、争议不断。近日,一些隔离险纷纷下架,保险公司缘何“激流勇退”?
隔离险的波折演进历程
公开信息显示,已有几十家保险公司开发了60余款隔离险。隔离险一开始的走红一方面是把握住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在于推广和营销。
2021年12月,热闹背后的隐忧开始显现,问题浮上水面,隔离险理赔被拒的投诉频频出现,拒赔原因包括非自费、次密接、居家隔离等等。
(详见《“隔离险”获赔没那么容易?非自费、次密接、居家隔离均有可能拒赔》)
在此背景下,2022年1月,隔离险进行整改,比如部分保险公司推出非自费隔离、居家隔离、次密接隔离可赔条款,虽然有所不足,但仍在积极改进。
(详见《“隔离险”也“卷”起来了?部分保司推出非自费隔离、居家隔离、次密接隔离可赔条款》)
然而,2022年2月,针对隔离险的投诉依然居高不下,部分条款受到诟病。
为规范“隔离险”存在的不实宣传、理赔困难等问题,银保监会向各银保监局、财险公司下发《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指出部分保险公司出于获客等目的,在隔离险产品宣传过程中,将重点集中在价格低、赔付高上,对免责事项的宣传有所淡化,因此极易误导消费者,进而引发纠纷,并从六个方面对“隔离”津贴保险业务进行规范,要求保险公司应端正经营理念、严格理赔管理,不得通过欺骗、隐瞒或诱导等方式宣传销售产品等。
随后,保险公司纷纷选择下架隔离险。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或是一部分原因,除此之外,产品在设计之初是否存在部分缺陷值得关注。
据了解,针对隔离津贴的赔付条件、赔付期限、各种名词的定义、以及从中高风险地区的判断到哪些机构开具的隔离证明有效、无法获取由医院开具的确诊证明等,均是纠纷产生的原因。
保险公司应科学理性经营
围绕隔离险的争议,也引发了对保险产品设计的思考和关注。
2022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强调,保险公司在开发设计保险产品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险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基础,在综合考量可保利益和风险程度的情况下,依法依规开发产品,合理设定责任免除和理赔条件。各保险公司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科学理性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切实有效的风险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应以人为本,以科学为依据。“一方面不断整改迭代的路径无法避免,如今市面上成熟的保险产品也是在经年累月的数据积累与迭代中逐渐达到产品的保障与效益的平衡;另一方面,保险创新本就面临着更多道德风险、政策风险等在设计之初或许无法完全充分考虑的风险,而这些更考验保险公司自身的风控能力。”
近年来,保险产品“创新”屡见不鲜,其中一些存在争议,但也不乏市场反响较好的产品。例如,部分健康险、寿险建议用户每日上传运动数据,用健康生活作为奖励,每日步数达到规定的数量给予保费一定数额的减免,既支持了消费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通过健康生活对出险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达到双赢。
另外,基于低碳理念的UBI车险也受到消费者关注,这类车险通过车联网、智能手机和OBD等联网设备将驾驶者的驾驶习惯、驾驶技术、车辆信息和周围环境等数据综合起来,建立人、车、路 (环境)多维度模型进行定价。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共同探索的课题,在创新的同时做好服务、风控和监管是应有之义。在保险产品前行的道路上,如何更好吸取经验、良性创新、取信于消费者,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一道必选题。
(作者:孙诗卉 编辑:李致鸿)
产品设计考研(产品设计考研学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