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官网)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官网
虽然我没有上肖秀荣考研网课,但是由于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考研辅导机构,选择了有经验的老师,所以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在这里我把我的经验说出来,让学弟学妹们作为一个参考。当然,无论最终选择怎样的辅导机构,它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复习,这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个好的考研机构往往能够帮助考生在前期完成资料的搜寻,要知道考研并不像高考,有一大堆的复习资料等待你去选择,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从不同的渠道去搜寻为数不多的珍贵资料,所以很多考生甚至在3-5月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上岸考生的手里购买昂贵的资料,甚至还会出现资料不齐全的情况。因此一个好的考研机构往往能够帮助考生主动搜寻相关资料,并且整理成册,作为考生的学习资料。如果一个机构只能够提供对应的课程,却无法提供专业资料,只能够用专业书籍进行培训的话,那么这一机构往往也是不合格的机构。
“75后”余玉刚任安徽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
安徽理工大学新闻网11月30日刊发消息称,日前,省委决定:余玉刚同志任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余玉刚,男,汉族,1975年3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参加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基金委重大项目负责人,中国高被引学者(Elsevier,2014-2021,连续8年),主要从事基于颠覆技术和数据的现代物流和现代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相关研究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50余篇,其中40余篇发表在FMS的A类期刊。
余玉刚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执行院长等职务,2022年11月任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安全、先进制造、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再添一位“首席科学家”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日前对外公布消息称,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被聘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储能学科首席科学家。
尤政为杨春和院士颁发聘书,聘杨春和院士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储能学科首席科学家。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代表学校对杨春和院士的加盟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能源学院在学科建设、创新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既需要固底板、扬优势,也需要锻长板、补弱项。他希望,在杨春和院士的引领下,学院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拿出只争朝夕的劲头,紧密结合国家“双碳”战略重大需求,开展能源安全、“双碳”战略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研究,加快在“碳中和”领域的学科建设,为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作出华中大贡献。
杨春和表示,能源学院是专业门类全、学科覆盖面广、学科特色显著的学院,很荣幸能够与能源学院一起在推进储能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上作出贡献。
杨春和,男,1962年出生,岩土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他长期从事盐岩水溶开采与油气地下储备工程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是我国盐岩力学与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工程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开创了层状盐岩力学理论与工程的学科方向。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6项,参编行业规范6部。
今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总结学校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明确未来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在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方面,该校将突出按需设岗,按岗引才。围绕重大平台、一流学科和战略需求方向,探索设立“首席科学家”岗位,加大力度精准引进世界顶级科学家和国内顶级人才及团队,力争在诺奖级学术大师的引进上取得突破。
其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受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又和受聘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首席科学家。
吴钧已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长聘副教授
日前,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期刊《药学进展》披露了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钧的新岗位。
药学进展 截图
据杂志方面提供的作者简介,吴钧现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长聘副教授,研究员,系统枢纽(学院)副院长,国家青年特聘专家。
公开资料显示,吴钧曾是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卫计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等科研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超200篇高水平论文,其中超过50篇发表于影响因子大于10的领域顶级期刊如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PNAS、Adv Sci、ADDR、Nano Lett、ACS Nano、Small等。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依法进行管理,并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开展本科和硕博士层次教育,按照国家统一招生政策规定招收本科生,颁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香港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依据有关规定实施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教育,颁发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学校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先进材料、智能交通、微电子等15个硕博士专业。学校办学地址位于广州市南沙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三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前两所分别为2005年设立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2014年设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官网、药学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馆、澎湃新闻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