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旦(考研复旦大学难吗)
考研复旦,考研复旦大学难吗
大学生在毕业时都会遇到两个选择,考研深造和立即就业,以前的大学生毕业都倾向于直接就业,原因也很简单,很多人是读书觉得“读够了”,想马上奔向“工作的怀抱”。
而那时大学生也很“金贵”,本科学历就能寻到靠谱的工作,有非常“光明”的职业发展,本科所学又足以应对工作内容,为什么不早点到工作中积累经验呢?
可现在大学生的本科学历在就业时不再有明显的优势,有些人直接了当地说,“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因此大学生的“择业”从本质上变成了“被选择”。
无奈之余大学生们开始走上考研的路,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提升竞争力。
老牌985“带头”取消学硕,学术型硕士开始“消失”
硕士教育可以说是高学历教育的“起跑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站在这条线上,不过考研就涉及到大学的接收。
不管是专业、名额、还是录取分数,这些标准的制定权都在大学手里,考生除了在考试分数上努力,是没有其他主动权的,只有“配合”的分。
本质上,任何一种人才的培养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十年前非常受欢迎的人才类型可能子在今天一样会失业,因为社会变了,需求也已经不同。
硕士的培养也毫不例外,越高学历对人才越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前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硕士更是“难得一见”,完全是本着满足科研需求去培养。
可现在经济发展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逐渐增加,过多的学术人才一样会面临就业难,学硕硕士的培养已经不合时宜了。
老牌985复旦大学的经济学院和软件学院已经取消了对学术型硕士的招生,学硕的“消失”开始了。
专硕二年变三年,考研“站错队”也是白考
人们以前都“瞧不起”专业型硕士,因为这类硕士的学制是两年,比学术硕士少一年,做科研的时间也就更少,不少大学在用人时也会青睐学硕,也就导致考生们不愿意考专硕。
很多人对技术型人才的理解都是专科学历,会一门技术,似乎都是工人形象,“技术”好像就是没有“学术”那么“高级”,这样的刻板印象应该打破了。
在我国高端产业加速发展的当下,高学历技术人才的需求已经是“如饥似渴”,高难度的作业要求对高学历已经发出了“呼唤”。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当下的人才缺口已经将近150万,如果不及时培养,预计到了2050年,这类人才缺口就会达到950多万。
对专业型硕士增加培养力度可以说已经是时代需求,以后的应用型硕士不管在培养还是就业方面都会更受“偏爱”。
那些在选择考研时就站在“应用型”专硕这一队的人可以说是赢定了,在以后的硕士培养中,或许会出现“双师化”形式。
也就是由高校的学术导师对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企业导师将带学生在具体课题中进行训练,结合与从业资格证的衔接,保证人才到岗即能胜任。
高级研究型人才向博士方向培养,博士就“该”做研究
以前人们都学觉得博士的学历就是比硕士更高,做的课题更深入,而方向可能是一样的,以后的硕士与博士培养将会出现“差异化”。
高级的研究型人才依旧是需要的,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才能带领技术发展,不过以后这类人才的培养会向博士方向倾斜,让博士踏踏实实在科研岗位“坐稳”。
现在的很多博士毕业后会选择考公务员,获得稳定的工作,不过一般的公务员岗位只要求本科学历,也就是说并不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博士技能”。
还有不少博士选择到中学当老师,也是让大众热议的话题,这是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呢?毕竟不论是公务员还是公校老师,虽然不失为一份好工作,不过却跟做研究没关系。
高校等研究型领域是需要专业人才的,以后的博士也许会采取更多直博、硕博连读、本博贯通的方式来缩短获得学历的时间,而保证学术型人才的职业发展需要。
总结:硕士招生类型的改变看似是“地动山摇”,让考生备考的小船说翻就翻,可是从长远发展来讲,硕士与博士能够区分化培养,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更有优势的,让专业人才到专业岗位上去,才能将学历价值发挥出来,也才不浪费家庭、学校、社会的投入和培养。
今日话题:你认为取消学硕是合理的吗?
考研复旦(考研复旦大学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