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
《关于2021“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
评选结果的公示》,
河南理工大学陈兴义教授
获评为2021“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陈兴义教授
陈兴义
陈兴义,男,1961年10月出生,汉族,湖南平江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中原传统村落建筑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建筑学一流专业建设负责人,河南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传统村落专家委员会委员,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建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理工大学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发起人,焦作市传统村落保护协会主要发起人,“草帽教授”团队负责人。中国古村落大会《新碛口宣言》发起人。目前主要从事乡村建设与规划设计、教学与研究工作。
长期致力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他发挥专业优势,坚持设计先行规划引领,秉持公益原则,把课堂延伸到乡村,把设计做在大地上,走出了专业化设计扶贫及综合提升乡村建设的志愿服务的新路,走出了产学结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走出了学用结合加强实践育人的新路。
坚持保护与活化相结合
他先后指导30余个村庄成功申报国家或省级传统村落,解锁乡村活力密码;坚持专业与公益相结合,先后为乡村制定各类规划、方案、设计图200余个(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红色+”与扶贫相结合,注重挖掘革命老区中的红色资源,让“红色引擎”释放新动能。他所指导或规划过的村庄中,九渡村户均收入达万元以上,十二会村成为市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省级旅游特色村,寨卜昌村成为省级红色教育基地,北西尚村成为国家3A景区。
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实践+”与育人相结合
他先后打造36支优秀社会实践团队,覆盖3000余名青年学生,引领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其所始终坚持的“不被利益左右、乐于公益,不被定式约束、敢于创新,不被专业限制、勇于突破”的工作精神,被青年学子广泛认可。
深耕于乡村的广袤空间
他既心怀绵延不尽的大山大河,又不忘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山河草木饱含乡村情、家国情,被村民亲切称为“草帽教授”。其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事迹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20年12月被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南省委员会授予“民进河南省委会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所发起的“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志愿者项目,2021年被省精神文明委评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本人也获得省“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大致了解了陈兴义教授的工作与精神,
那你听说过这位“草帽教授”的故事吗?
助力乡村发展,帮助村民脱贫
吃住全在深山,挖掘古老文化
开动“红色引擎”,激活乡村动力
坚持不断创新,呕心沥血育人
“草帽教授”和他的团队的故事,
依在继续
“草帽教授”的乡村情怀
——河南理工大学陈兴义
这顶草帽,饮余晨露,蓄满月光;这顶草帽,带着淡淡麦秸清香,散发轻轻泥土气息;这顶草帽,属于河南理工大学建艺与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陈兴义教授。
多年来,陈兴义教授主动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长期致力于以专业设计智援乡村脱贫、传承乡风文明、扮靓乡村风貌,以乡村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和特色产品包装设计、文旅策划等为主要服务项目,走出了一条从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到发动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从开展设计扶贫到参与乡村振兴的设计扶贫新路。因为经常带着一顶草帽在各个扶贫村里风里来雨里去,于是村民们亲切的送给他一个“草帽教授”的称呼。
坚持保护与活化相结合,解锁乡村活力密码。豫北地区保存有大量传统村落。这些村落,除以建筑为主体的物质形态外,还包括农耕文明所积淀的民风、民俗、民情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与社会价值。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让村民切实享受到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带来的实惠,长期以来是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作为学校“中原传统村落建筑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对上百个传统村落展开深入调研,主持出版了《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豫北篇)学术专著,为村落活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他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焦作市传统村落保护协会”,并担任首席专家。
近年,陈兴义教授带领师生团队,走遍了焦作市的乡间小道、考察了一个又一个的古村庄,有针对性的制定个性化的村落保护与活化设计方案。先后协助地方政府成功申报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9个省级传统村落,争取到保护资金数千万元。在九渡村中,他带领团队吃住深山,以“文化挖掘、文化提升、文化植入、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为切入点,在对古村落的保护中用活用好文化资源,使这个省级贫困村不但顺 利“摘帽”,而且给脱贫攻坚装上了“防滑链”。他参与策划并成功举办各类乡村文化节30余场。长岭农民丰收节列入中国农民丰收节百强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活化措施,使十余个即将消失的传统村落得到了有效的复苏与活化。2021年,又帮助14个古村落成功申报省级传统村落。
目前,陈兴义教授正带领团队马不停蹄投入到新入选省级传统村落的村镇指导发展规划制定中,积极为地方政府提供活化策略建议。“7.20”洪灾刚刚过去,他不顾道路泥泞与山洪风险,马上参与到寨卜昌、杨河等10多个受灾传统村落的灾情勘察与灾后修复重建工作中。他积极参与由古村之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文保社会组织联盟等共同开展的“河南受灾文物联合救援行动”,主动与焦作市、鹤壁市等文物部门联系,为古村落灾后修缮募集资金。
坚持专业与公益相结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2014年,作为拥有建筑与设计两大学科的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院长,陈兴义教授依托中原传统村落建筑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将学雷锋志愿活动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发起“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着眼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专业化设计扶贫及综合提升乡村建设的志愿服务路子,先后组织开展了焦作沁阳九渡行动计划、中站区龙翔街道行动计划、修武土岭行动计划、温县烈士村西南王行动、示范区北西尚行动计划、焦作南朱营行动计划、鹤壁鹤山西顶村行动计划、周口市扶沟县海岗村行动计划、淅川险峰村行动计划、平顶山舞钢康庄行动计划等系列项目的实施落实,为40余个村制定发展规划,设计文创产品,积极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他提出的“一园、三馆、一中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美丽乡村综合体建设模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普遍应用,获得社会广泛认同。作为苏家作乡的“乡村振兴”专家顾问,他走遍了该乡的每一个村落,提出了“项链式乡村全域旅游模式”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振兴模式”,打造党建综合体、龙凤广场、小游园、教育基地和红色研学路线等,增加群众参观学习和休闲娱乐场所。在他的助力下,该乡2021年被评为“中国文化之乡”。他带领团队八年如一日,足迹遍及省内外百余个村庄,先后起草制定百余份美丽乡村设计规划,从未收取任何报酬,始终坚守志愿服务的公益本色。近几年“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活动先后获得各级各类奖20余项。2018年他带领的服务团队获得省高工委、教育厅“全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坚持“红色+”与扶贫相结合,激活乡村发展动力。陈兴义教授注重挖掘革命老区乡村中的红色资源,并将红色资源的整理挖掘与开发利用,和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让“红色引擎”释放新动能。结合工作实践和脱贫攻坚工作需要,陈兴义教授提出了“设计是创造性扶贫的协调人”的设计理念,并在国家级杂志《设计》上发表,引起专家共鸣。他主持完成的《以设计扶贫三大推手,助力建设大美淅川》工作案例写入省校地结对帮扶优秀案例。
在十二会村,他依托村里的红色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出“做好红色文章、带动绿色旅游、启动生态采摘”的发展“三步曲”,用红色基因“塑形”革命老区、“激活”乡村经济。现在,十二会村已成为焦作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省旅游特色村,村党支部书记也成了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在寨卜昌村红色文化品牌打造中,他做大“红色+”, 与干部群众苦战数月,将无人问津的古村落打造成为省红色教育基地,让这些在中原大地上的革命文物“活”起来,彻底摆脱了“脚踏大资源、手捧金饭碗、头戴贫困帽”的尴尬境地。
在北西尚村,他积极发掘党建文化、乡愁文化、旅游文化,打造党建综合体,创建乡愁文化体验区,提出“滨水之乡”文旅理念,“擦亮”旅游品牌。目前,该村党建综合体已成为焦作党建示范点的亮点工程之一,乡愁文化体验区已列为焦作首批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2021年该村被评为国家3A景区。在苏家作村,他指导打造的苏家作村党建综合体,构建了3分钟党建便民综合服务圈,在2021年焦作市党建拉练观摩中受到广泛好评。在后岳村,他打造的以社会专业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广场,结合乡村语境、融入乡村生活,提升乡土感染力,用身边的事教化身边的人,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乡村样板。
坚持“实践+”与育人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陈兴义教授始终把育人工作放在心头、落在实处。自2014年以来,以“草帽教授”团队为技术指导,依托“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以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实践内容与专业紧密结合,先后打造专业扎实、素质过硬、精神饱满的36支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把课堂延伸到乡村,把设计做在大地上,引领广大青年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近年,陈兴义及其团队带领青年大学生先后完成调查报告36篇,建筑手绘速写长卷26.6米,墙绘58幅,文创产品设计方案57套,乡村规划设计方案19套,建筑外立面改造设计图100余套,举办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14场,覆盖学生达3000余人次。获得团中央表彰11次,省级荣誉20余次。受到国家级媒体网站报道50余次,省、市、校级媒体网站报道100余次。他亲自指导的“井冈情·中国梦”“星火燎原·传承红色文化”“情绘白山·筑梦匠心”“丝路古村”等专题行动均获团中央表彰。
陈兴义教授也成为青年学子的偶像,其始终坚持的“不被利益左右、乐于公益,不被定式约束、敢于创新,不被专业限制、勇于突破”的工作精神,被青年学子广泛认可。学校以其事迹为主题拍摄的专题片《传承》获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我心中的思政课”三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陈兴义教授既心怀绵延不尽的大山大河,又不忘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山河草木饱含乡村情、家国情。正是怀着这份真情,虽已年过花甲,陈兴义教授仍带领团队深耕于乡村的广袤空间,努力绘就美丽乡村精彩蓝图的同时,这顶草帽也成为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的一抹动人风景。
11月5日,陈兴义教授所在的河南理工大学建艺学院在晓书楼大会议室为其举行从教四十载荣休仪式。陈兴义教授谈到自己从事教育四十载的工作体会时说,能为培养学生成人成才而辛勤付出是愉悦的,能为学院和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愉悦的,能为设乡村计扶贫和乡村振兴国家发展战略而积极开展设计规划是愉悦的。他表示自己将会继续为学院发展贡献力量。该院党委书记杨富卿说,建艺学院的青年教师要主动传承陈兴义教授教书育人、行为世范的师风师德,学习陈兴义教授善于思考、努力拼搏、甘于奉献、服务社会的精神,再创新的辉煌。
几十年如一日,
“草帽教授”上高山、下泥地,
只为看到百姓早日过上富足的生活,
只为看到沉浸在乡村中的文化被更多人看到,
只为让青年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亲历亲为,立德树人,
让我们向“草帽教授”陈兴义致敬!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