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什么样的学校(考研报什么样的学校好)
考研报什么样的学校,考研报什么样的学校好
在网上有许多线上直播课程的网站或者APP,我们挑选的时候一定要货比三家不仅要看价钱,还要看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各方面比较最后选择一家最适合自己需求的网站去购买。高途考研是一家优秀的教育平台,治愈系APP的主创人兼英语老师耿建超为高途网站坐镇,这个网站的课程都是经过精心研究的,老师们为了学生们的教学效果努力把课程讲的生动有趣让学生们更爱学爱听。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线上教育直播课程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训练,这些是影响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机构来说需要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当然要了解更核心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在智能化、一体化设计这方面做的更专业,为更多考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当然可以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在行业竞争中可以体现出自身优势。
距今年研究生考试仅剩两月有余,在认真备考的同时,选择适合的目标院校,对于考研顺利上岸也极其重要。部分考生在考研择校时一脸茫然,没有原则,随意性很强;或虽明确择校范围,但却犹豫徘徊,难以抉择。
下面结合亲身经历,谈几点体会,希望可以在大家择校“迷茫”时刻,有些许助力。
01 关于所选专业
选择院校,首要结合自己的报考专业来确定。
第一,考研专业与本科专业相同或相近。
考研准备报考本科所学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考生,在选院校方面会更有针对性,容易一些。由于考生普遍具备专业基础,即使大学期间学习不够扎实,甚至一直“躺平”,但对本专业知识长时间耳濡目染,着手备考学习或重新拾起来也相对轻松。
择校建议:建议专业基础扎实,备考时间充分的考生,冲一冲本专业比较顶尖的985或211高校;复习备考不足,专业基础一般的考生,重点考虑专业实力突出(国家重点学科、第四轮教学评估B及以上),但办学层次中等的211高校或区域重点高校。
二是跨考专业。
如果倾向个人兴趣或未来就业,选择跨考专业,需要在报考专业方面多下功夫,争取提前发表报考专业论文或参与研究相关课题,这样较其他考生录取几率会大大增加(前提是通过初试)。
择校建议:建议跨考避开“顶尖高校+强专业”组合,重点考虑“高层次学校(非顶尖高校)+低专业目标”,或者“中低层次学校+中上专业目标”,“双非”一般不建议选择,但是专业实力突出(国家重点学科、第四轮教学评估A及以上)可以考虑。
02 关于学校地域
身边有朋友经常会问,考研是选择经济发达地区“211”大学,还是选择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985”高校?从问题不难看出,大家都期望在地域和学校之间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平衡选择(实力超强,目标明确的考生除外,一般不会纠结)
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考生朋友肯定会想,这还用你说,谁都知道辩证看问题),这句话并非虚言。如不能做到名校和发达地区统筹兼顾,那就重点关注你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是侧重就业。
如研究生毕业后,计划直接就业,那么建议选择位于理想就业城市(地区)或的高校,学校层次中等偏上即可(中下游“985”高校或中上游“211”高校、特色顶尖专业高校,如上海地区的华师或华东理工)。主要考虑是,读书期间提前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以后工作同学会比较多,社会关系相对熟络,未来的工作生活会更加便利。
二是侧重继续深造。
如果读研后准备继续深造,建议将“985”高校作为首选项(实力可以够得着的任何一所都是最佳选择),其次选择高层次、业界知名“211”高校。原因有二:第一,国内任何一所“985”高校,在经费投入、学校硬件、师资力量、生均经费等方面都非“211”高校所能比拟(笔者调研过不少高校,有亲身体会),很多高层次“211”高校(只能作为退一步选项)也难望其项背;第二,出国深造或国内考(保)研来看,对“985”高校的认可度,也绝非“211”高校和“双非”高校能比的,“瘦死的骆驼也是骆驼”,就更不用顾虑学校地理位置了。为此,如考未来虑继续深造,考研目标学校首选“985”高校(没有之一),结合自己备考实力,任何一所都是不错选择。
03 关于择校流程
一是确定报考专业。建议登录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照学科门类及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查询拟报考专业,建立报考专业信息库(3—5个专业即可)。选择专业要坚持原则,尽量结合个人兴趣意愿、学习备考实力、专业就业前景等影响因素,科学分析、综合考虑,不要盲目跟风,最大程度符合自己未来职业规划。
二是明确择校范围。建议根据报考专业,抓紧确定择校范围,根据院校知名度、综合实力、专业竞争力梳理报考院校(4—6所,搭配不同层次高校:985、211、重点“双非”各1—2所)。
三是选出理想院校。一方面,完善具体报考信息。通过学校研究生院(研招办)或二级学院、研招网、中国教育在线查询,或求助学校学长、考研机构等途径获取信息,通过表格分门别类完善报考信息;报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层次、地理位置、统招录取人数、招生规模、报名人数、推免人数、历年录取分数、报录比、考试科目、初试书目、复试书目、专业复试线(单科和总分)、历年初试平均分(单科和总分)复试规则、调剂规则等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结合学习备考水平和已掌握报考信息,分析梳理,最终选出适合自己的最佳理想院校。
最后,预祝看到本文的每一位考生:乘风破浪无所惧,披荆斩浪战高峰!
在2023年考研征途上,一战成功,金榜题名!
您的关注,就是对原创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感恩每位读者朋友!
考研报什么样的学校(考研报什么样的学校好)